52古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齿衄

齿衄

病名。见《证治准绳·杂病》第三册。又名牙齿出血、牙衄牙血。《景岳全书》卷二十八:“血从齿缝牙龈中出者,名为齿衄。此手、足阳明二经及足少阴肾家之病。”因过食辛辣炙煿,阳明积热所致者。症见口臭便秘舌苔黄腻,齿龈红肿疼痛,渗血多。治宜清胃泻火。可选用清胃散玉女煎等加减。由于肾阴不足虚火上炎所致者。症见齿龈不甚红肿,牙齿浮动而微痛,渗血少而淡。治宜滋阴降火。用知柏地黄汤加减。有因脾虚统摄无权致齿衄者。症见口唇色淡,面苍乏神,渗血少而缠绵不已。治宜补脾益气、摄血。用补中益气汤归脾汤等加减。外伤亦可致齿衄。此外,有的文献把牙宣病亦列入齿衄中,如《证治准绳·杂病》:“血从齿缝中或齿龈中出谓之齿衄,亦曰牙宣。”

猜你喜欢

  • 金匮钩玄

    综合性医书。3卷。元·朱震亨撰,明·戴原礼校补。卷1~2以内科杂病为主,兼述喉症及外科一些病证;卷3为妇人、小儿病证。分证论治,条理赅括,词旨简明。朱氏以补阴为宗,复长于治郁,书中较充分地反映了朱氏这

  • 赞刺

    古刺法名。十二刺之一。《灵枢·官针》:“赞刺者,直入直出,数发针而浅之,出血,是谓治痈肿也。”指治疗痈肿的针刺方法。其法在患处将针直入直出,反复多次地浅刺,使之出血。以其反复浅刺,后刺赞助前刺,故名赞

  • 天火热疮

    病证名。见《本草纲目》卷二十六芸苔:“初起似疿,渐如水泡似火烧疮,赤色,急速能杀人。芸苔叶捣汁,调大黄、芒硝、生铁衣等分,涂之。”

  • 高丽参

    见《增订伪药条辨》。即别直参,详人参条。

  • 十度(duó 夺)

    古诊法。出《素问·方盛衰论》。度,衡量测度。古代有脉度、脏度、肉度、筋度、俞度等五度,五度有虚有实,合称十度。用针前,先辨别十度,可以较准确地进行补泻刺法。参见各条。

  • 后溪

    经穴名。代号SI3。出《灵枢·本输》。属手太阳小肠经。输(木)穴。八脉交会穴之一,通督脉。位于手掌尺侧缘第五掌骨小头后方,握拳时,当掌横纹端,赤白肉际处是穴。布有尺神经手背支,并有指背动、静脉及手背静

  • 易虚易实

    小儿病理特点之一。小儿在生理上既阳气兴旺生机蓬勃,发育迅速;又稚阳稚阴,脏腑娇嫩,形气未充。所以感邪以后,邪气容易蕴积泛滥,病势嚣张,出现实证热证。如急惊风证,往往发病急暴,迅即壮热,抽搐,邪热盛实,

  • 红茴香

    见《浙江天目山药用植物志》。为莽草之别名,详该条。

  • 糖梗

    见《国药的药理学》。为甘蔗之别名,详该条。

  • 席延赏

    【介绍】:宋代医生。撰《黄帝针经音义》1卷,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