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中医中药>中医典籍>发背对口治诀论>附∶谢氏外科秘法

《发背对口治诀论》附∶谢氏外科秘法·

辩证

色红而高肿、按之而即痛者,为阳;色白而平板、按之而不痛者,为阴。色浮淡而根脚模糊为虚,色沉着而根盘清正为实。色淡白青而板者,为寒;色深红紫而痛者,为热。审而治之,斯为得矣。

治诀

补则死,攻则亡,调和六腑最为良。

治法

凡初起,但用攻发,消去即了,不必补、托。若将作脓,方可内托。

见证

伏阴证(外软内硬,按之而后痛者)、伏阳证(外硬内软,按之即痛者)、半阴半阳证(或外软内硬而按之即痛,或内软外硬按之而反不痛,或形属阳而色属阴,或色属阳而形反属阴,是皆阴阳错乱,治无适从),法宜调和脏腑,燮理阴阳,皆用制甘草为君。秘传君,相通神(审证之轻重,投剂之大小。慎勿误投,自取背戾)。

大剂∶大甘草一两,栝蒌仁八钱,甲片四钱;中剂∶大甘草八钱,栝蒌仁六钱,甲片三钱;小剂∶大甘草六钱,栝蒌仁四钱,甲片二钱。更重者加金银子(左三十五粒,右四十粒),日轻夜重者加炒黑荆芥二钱,极痛而不大便者加炒黑大黄二钱,肉内陷者花粉用人参制,色青紫者栝蒌仁用肉桂制,恶心者加开口椒四十九粒。

凡初起方

大贝(二钱)白芷(一钱) 花粉(三钱) 大甘草(六钱) 栝蒌仁(四钱,炒研) 甲片(二钱,炒研)葛根(一钱)丹参(一钱)僵蚕(一钱,炒研) 苏叶(一钱五分)(左加柴胡一钱,右加桔梗七分)加酒(一大杯) 葱头(三个) 角针(三分)

伏阴证、纯阴证(内外板硬,白而不大肿,按而不大痛,觉同负重如磨)是皆重证。

苏叶(一钱) 大贝(二钱,研)白芷(一钱五分) 花粉(三钱)葛根(二钱)丹参(一钱。纯阴证可不用,要用荆芥二钱) (左加柴胡一钱,右加桔梗七分) 大甘草(一两) 制栝蒌仁(八钱,炒研) 甲片(六钱,炒研)僵蚕(一钱,炒研)泽兰(四钱。纯阴证可不用,伏阴证必用) 角针(三分)荆芥(一钱)

加引同前。

伏阴证

甘草(八钱) 栝蒌仁(六钱) 甲片(四钱)泽兰(六钱)

余与前同。

半阴半阳证(宜调和六腑)

甘草(一两) 制栝蒌仁(八钱) 甲片(六钱)泽兰(八钱)丹参(三钱) 余药同前。若势减收功,手按之而软者,加芎、归、芍、地、苓、 、人参;若硬者,仍带攻发,宜加金银子。引同前。

托脓

(左柴胡一钱,右桔梗七分)防风(一钱) 生黄 (一钱。毒甚者不可用)大贝(二钱) 花粉(三钱)白芷(一钱)葛根(二钱) 大甘草(四钱) 栝蒌仁(二钱,炒)甲片(一钱,炒)僵蚕(一钱,炒,有脓即去)丹参(一钱)泽兰(三钱) 加引同前,如有风寒,加苏叶(一钱)。

腐肉脱后(脓后未脱腐肉少用参、 ,勿要攻发)防风(一钱) 花粉(三钱) 大贝(二钱)丹参(三钱,有人参可不用) 大甘草(六钱)甲片(一钱,炒,全软不用。左柴胡一钱,右桔梗七分) 栝蒌仁(四钱) 黄 (生熟各二钱)泽兰(五钱) 白茯苓(二钱)川芎(八分)当归(一钱,酒炒)白芍(一钱,酒炒)大生地(二钱,酒炒。腐肉未去不可用)

此药服之若痛,即用发散药;按之而根脚硬者,去人参、芎、归、芍、地;若不硬,熟地、黄逐日可加,甘草、栝蒌仁、甲片逐日可减。全要性灵心活,切勿呆板。引同。

收功防风(一钱) 黄 (四钱,蜜炙) 大贝(二钱) 花粉(二钱) 大熟地(三钱,炙)川芎(八分)当归(一钱,酒炒) 大甘草(二钱,炙) 白茯苓(三钱。有人参不可用)白芍(一钱,酒炒)泽兰(五钱)

外用陈玉红膏和陈香油调匀搽引(姜一片、枣三枚;否则桂圆肉五枚),若不思饮食,熟地少用,甘草用生,加砂仁、炒谷芽。引用煨姜

忌口(除食虾、蟹、鳗、牛、韭、 、生冷及洗浴行房,余概勿忌)。

收金银子法(秋分前后三日俱好)。

甘草法(拣极大者,春分日,大河内潮水浸一昼夜,取出阴干用)。

制栝蒌法(用好肉桂,切细,和水入粗瓷器内,煎滚,即入栝蒌子煎十数沸,取出,去肉桂渣,研用)。

制花粉法(将人参煎水,再入花粉同煎十数沸,取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