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中医中药>中医典籍>吴鞠通医案>痰饮

《吴鞠通医案》痰饮·

周 四十岁 壬戌八月二十五日 内而暑湿,外而新凉,内外相搏,痰饮斯发。杏仁粉(三钱) 白通草(三钱) 广皮(二钱) 生苡仁(五钱) 飞滑石(三钱) 小枳实(二钱)半夏(五钱) 川朴(三钱)生姜(三片)桂枝木(三钱)茯苓皮(三钱)

二十八日 支饮射肺,眩冒,小青龙去麻辛。桂枝(四钱)白芍(三钱,炒) 焦于术(三钱)干姜(二钱) 制五味(一钱)生姜(三片)半夏(六钱)杏仁粉(五钱) 小枳实(二钱) 生苡仁(五钱) 炙甘草(二钱)

初一日 渴为痰饮欲去,不寐为胃仍未和,故以枳实橘皮汤逐不尽之痰饮,以半夏汤和胃令得寐。半夏(一两)杏仁粉(三钱) 广皮(三钱)桂枝(三钱)生姜(三片) 生苡仁(五钱)枳实(二钱)秫米(一合)

得寐再诊。

初六日 服半夏汤,既得寐矣,而反咳痰多,议桂枝干姜五味茯苓汤,合葶苈大枣泄肺汤逐饮。桂枝(五钱)茯苓块(六钱) 苦葶苈(三钱)半夏(二钱) 肥大枣(四钱,去核)干姜(五钱)五味子(三钱)

甘澜水五碗,煮取二碗,分二次服。再煮一碗服。

初八日 先以葶苈大枣泄肺汤,行业已攻动之饮,令其速去。

葶苈(四钱) 肥大枣(五枚)

葶苈汤后,即以半夏汤和胃。半夏(一两)生姜(五大片) 小枳实(四钱) 洋参(二钱,生姜块同捣炒老黄)

水八杯,煮取三杯,三次服。

九月初十日 逐去水后,用《外台》茯苓饮,消痰气,令能食。茯苓块(六钱)半夏(三钱) 小枳实(四钱) 洋参(二钱,姜汁制黄色)生姜(八钱)广皮(三钱) 于术(六钱,炒)

十五日 饮居胁下则肝病,肝病则肝气愈衰,故得后与气则愈。先与行胁下之饮,泄肝即所以舒脾,俟胁痛止,再议补脾。

香附(三钱) 广皮(二钱)旋复花(三钱,包)青皮(钱半) 苏子霜(三钱)降香末(三钱)半夏(四钱)枳实(钱半)

二十日 行胁络之饮,业已见效,尚有不尽,仍用前法。

香附(三钱) 归须(一钱)半夏(三钱) 广皮(一钱) 苏子霜(钱半)降香末(钱半)郁金(二钱) 小枳实(一钱)旋复花(三钱,包)

二帖。

二十二日 通补中阳,兼行胁下不尽之饮。

赭石(五钱) 焦术(三钱)旋复花(三钱,包)桂枝(三钱) 炙甘草(三钱)茯苓(五钱)生姜(三片)半夏(五钱)

四帖。

十月初二日 通降胁下之痰饮,兼与两和肝胃。旋复花(三钱) 小枳实(二钱,杵)干姜(钱半) 苏子霜(三钱)桂枝尖(二钱) 广皮(二钱)生姜(三片)半夏(六钱)

金氏 二十六岁 癸亥二月初十日 风寒挟痰饮为病,自汗恶寒,喘满短气,渴不多饮,饮则呕,夜咳甚,倚息不得卧,小青龙去麻、杏,加枳实、广皮,行饮而降逆气。桂枝(六钱) 制五味(钱半) 炙甘草(三钱)干姜(三钱)白术(四钱,炒)半夏(六钱) 小枳实(二钱) 广皮(二钱)生姜(三片)茯苓(六钱)

甘澜水八杯,煮成三杯,三次服。

十一日 昨用小青龙,咳虽稍减,仍不得卧,今用葶苈大枣合法。桂枝(八钱) 广皮(三钱)干姜(五钱)五味子(二钱)半夏(六钱) 炙甘草(三钱)白芍(四钱,炒) 小枳实(二钱)大枣(去核,五枚) 苦葶苈(二钱,炒香研细)

水八杯,煮取三杯,三次服,渣再煮一杯服。

十二日 用小青龙逐饮,兼利小便,使水有出路。桂枝(五钱) 小枳实(二钱)干姜(二钱) 白通草(钱半) 杏泥(五钱) 制五味(钱半)炙甘草(一钱)白芍(二钱,炒) 生苡仁(五钱)半夏(五钱)生姜(三片)

煮成两杯,分二次服,渣再煮一杯服。

十三日 脉稍平,病起本渴,大服姜桂,渴反止者。饮居心下,格拒心火之渴也,仍以蠲饮为主。微恶寒,兼和营卫。桂枝(六钱)茯苓(三钱) 杏泥(四钱)半夏(六钱)干姜(三钱)白芍(三钱,炒)炙甘草(钱半) 广皮(一钱)生姜(三片) 小枳实(钱半) 制五味(钱半)大枣(二钱,去核)

煎法如前。

十四日 咳则胁痛,不惟支饮射肺,且有悬饮内痛之虞,兼逐胁下悬饮。桂枝(六钱)青皮(二钱)干姜(四钱) 广皮(二钱)杏仁泥(四钱)郁金(三钱) 生香附(三钱) 制五味(钱半)旋复花(三钱,包) 小枳实(钱半)半夏(八钱) 苏子霜(二钱)生姜(五钱)

三碗,三次服,渣再煎一碗服。

十五日 咳止大半,惟胁痛攻胸,肝胃不和之故。切戒恼怒,用通肝络法。半夏苏子(三钱,去油)干姜(三钱)桂枝尖(三钱)降香末 归须(二钱)青皮(二钱)旋复花(三钱)郁金香附头煎二杯,二煎一杯,分三次服。

谢氏 二十五岁 癸亥二月二十二日 痰饮哮喘,咳嗽声重,有汗,六脉弦细,有七月之孕,与小青龙去麻辛主之。桂枝(五钱)半夏(五钱)干姜(三钱)白芍(三钱) 小枳实(二钱) 炙甘草(一钱)五味(一钱) 广皮(钱半)

甘澜水五杯,煮成两杯,二次服,渣再煮一杯服。

二十二日 其人本渴,服桂姜热药当更渴,今渴反止者,饮也。恶寒未罢,仍用小青龙法,胸痹痛加薤白。按∶饮为阴邪,以误服苦寒坚阴,不能速愈。桂枝(八钱) 小枳实(二钱)薤白(三钱)干姜(五钱) 制五味(一钱) 川朴(三钱)半夏(六钱) 焦白芍(四钱) 广皮(二钱) 炙甘草(二钱)

甘澜水五杯,煮成两杯,分二次服,渣再煮二杯服。

二十三日 胃不和则卧不安,亥子属水,故更重。胀也,痛也,皆阴病也,无非受苦寒药之累。桂枝(八钱)半夏(八钱) 炙甘草(一钱)白芍(三钱,炒)干姜(五钱)薤白(三钱)生苡仁(五钱) 川朴(三钱) 杏泥(三钱) 苦桔梗(三钱)五味子(钱半)茯苓块(五钱)

甘澜水八杯,煮三杯,分三次服,渣再煮一杯服。

二十四日 寒饮误服苦寒坚阴,大用辛温三帖,今日甫能转热,右脉始大,左脉仍弦细,咳嗽反重者,是温药启其封固也。再用温药兼滑痰,痰出自然松快。桂枝(五钱) 生苡仁(五钱)薤白(三钱) 杏泥(三钱)干姜(三钱)茯苓(五钱) 栝蒌(二钱) 小枳实(二钱)半夏(八钱)白芍(三钱,炒) 川朴(三钱) 制五味(钱半)

甘澜水八杯,煮取三杯,三次服,渣再煮一杯服。

二十五日 右脉已退,病势少减,但寒热汗多胸痹,恐成漏汗,则阳愈虚,饮更难愈。

桂枝附子,去甘草,以肋胀故也。合栝蒌薤白汤意,通中上之清阳,护表阳为急。桂枝(六钱)大枣(二枚,去核) 川朴(三钱) 焦白芍(四钱) 熟附子(二钱) 小枳实(钱半)生姜(三片)薤白(三钱)

甘澜水五杯,煮取两杯,渣再煮一杯,三次服,其第一次即啜稀热粥半碗,令微汗佳,第二三次不必啜粥。

二十六日 昨日用桂枝汤加附子,再加薤白法,漏汗已止,表之寒热已和,但咳甚,议与逐饮。桂枝(六钱)大枣(五枚,去核)半夏(五钱)茯苓块(六钱) 生苡仁(五钱)葶苈子(二钱,炒研细)

甘澜水八杯,取三杯,分三次服。

僧 四十二岁 脉双弦而紧,寒也;不欲饮水,寒饮也;喉中痒,病从外感来也;痰清不粘,寒饮也;咳而呕,胃阳衰而寒饮乘之,谓之胃咳也。背恶寒时欲浓衣向火,卫外之阳虚,而寒乘太阳经也。面色淡黄微青,唇色淡白,亦寒也。法当温中阳而护表阳,未便以吐血之后,而用柔润寒凉,小青龙去麻杏,加枳实、广皮、杏仁生姜汤主之。服此方十数帖而愈。

徐 二十六岁 二月初十日 酒客脉弦细而沉,喘满短气,胁连腰痛,有汗,舌白滑而浓,恶风寒,倚息不得卧,此系内水招外风为病,小青龙去麻辛证也。桂枝(六钱)干姜(三钱) 杏泥(五钱)白芍(四钱,炒)生姜(五片)半夏(六钱)炙甘草(一钱) 制五味(钱半)旋复花(三钱,包)

邵 四十三岁 癸亥七月二十三日 右关单弦饮癖,少阴独盛,水脏盛而土气衰也。至吞酸饭后吐痰不止,治在胃肾两关。不能戒酒,不必服药,真武法。

附子(五钱)茯苓块(六钱) 生苡仁(六钱)细辛(钱半)生姜(五片) 真山连(钱半,同吴萸浸炒) 吴萸(三钱)

水八杯,煮成三杯,分三次服。四帖。

二十八日 内饮用温水脏法,已见大效,但药太阳刚,不可再用,所谓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且议理阳明,以为过峡文本。半夏(六钱) 广皮(一钱) 小枳实(钱半)茯苓块(六钱) 生苡仁(六钱)白豆蔻(一钱)生姜(六钱)

四帖。

八月初三日 用理阳明,亦复见效,惟吐酸仍然未止。按∶吞酸究属肝病,议肝胃同治法。半夏(六钱)桂枝(三钱) 吴萸(三钱)茯苓块(六钱)青皮(六钱)生姜(三片) 苡仁(五钱) 山连(钱半,姜炒)

四帖。

某氏 内饮招外风为病,既喘且咳,议小青龙法。桂枝(三钱)麻黄(一钱,蜜炒) 制五味(一钱)白芍(钱半)细辛(八分)半夏(三钱) 炙甘草(钱半)茯苓块(三钱)干姜(三钱) 生苡仁(五钱)

痰饮喘咳,前用小青龙汤,业已见效,但非常服之品,脉迟缓,议外治脾法。桂枝(五钱) 炙甘草(二钱) 生于术(三钱) 制茅术(四钱)茯苓(六钱) 生苡仁(五钱)益智仁(钱半)半夏(六钱)生姜(五片)

四帖。

皮氏 四十八岁 甲子十月二十八日 痰饮喘咳,左脉浮弦沉紧,自汗,势甚凶危,议小青龙加杏仁、浓朴,去麻、辛。桂枝(六钱)白芍(四钱)半夏(六钱) 炙甘草(三钱)干姜(五钱) 浓朴(三钱) 制五味(二钱)杏仁霜(五钱)

甘澜水八杯,煮成三杯,分三次服。

二十九日 于前方内加∶

云苓块(五钱)半夏(五钱)

三十日 服青龙已效,然其水尚洋溢,未能一时平复。桂枝(八钱) 炙甘草(三钱)五味子(三钱)杏仁霜(五钱)半夏(一两二钱)干姜(五钱) 云苓(八钱)白芍(五钱,炒)生姜(五大片) 广皮(三钱)

四帖。

甘澜水八碗,煮取三碗,渣再煮一碗,日三夜一,分四次服。

初二日 以眩冒甚,于前方内加∶

于术(六钱)

初四日 脉现单弦,喘止咳喊,眩冒未宁,再太阴属土,既重且缓,万不能一时速愈。

且痰饮五年,岂三五日可了。

于术(六钱)半夏(一两)杏仁霜(五钱)桂枝(五钱)干姜(三钱) 云苓(六钱) 炙甘草(三钱)五味子(六钱)

甘澜水八碗,煮三碗,分三次服。

福 三十二岁 乙丑二月初三日 痰饮胸痹,兼有胁下悬饮。

杏泥(三钱)薤白(三钱) 栝蒌(二钱)桂枝(三钱) 广皮(钱半) 川朴(二钱) 小枳实(三钱)旋复花(三钱) 生香附(三钱)半夏(五钱)

水八杯,煮取三杯,三次服。三帖。

初七日 胸痹悬饮已愈,惟肠痹食不甘味,议和肝胃,兼开肠痹。半夏(三钱) 广皮(二钱) 小枳实(二钱) 白通草(二钱)杏仁(八钱) 生苡仁(五钱)姜汁(三匙冲)

水五杯,煮取二杯,渣再煮一杯,分三次服。

邵 三十八岁 十一月十一日 脉弦细而沉,咳嗽,倚息不得卧,胸满口渴,小青龙去麻辛法。桂枝(六钱)白芍(四钱) 炙甘草(三钱)干姜(五钱)半夏(一两五钱)五味子(二钱)茯苓(一两) 小枳实(七钱) 广皮(三钱)

四次服。

十三日 服小青龙已效,但喉哑知渴,脉见微数,为痰饮欲去,转用辛凉,开提肺气法。麻黄(三钱,蜜汁)杏仁(五钱)石膏(八钱) 生甘草(三钱) 苦桔梗(三钱)半夏(三钱) 广皮(一钱)

焕氏 三十八岁 丙寅正月 痰饮法当恶水,反喜水者,饮在肺也。喜水法当甘润,今反用温燥者,以其为饮也。既喜水,曷以知其为饮?以得水不行,心悸短气,喘满眩冒,咳嗽多痰,呕恶,诸饮证毕具也。既为饮证,何以反喜水?以水停心下,格拒心火,不得下通于肾,反来上烁华盖,又格拒肾中真水,不得上潮于喉,故嗌干而喜水以救之也,是之为反燥。

反燥者,用辛能润法。半夏(一两)茯苓块(一两) 小枳实(八钱) 广皮(五钱)杏仁泥(六钱)生姜(一两)

甘澜水八碗,煮取三碗,渣再煮一碗,分四次服。

颜 四十二岁 丙寅正月二十四日 嗽不欲饮,倚息不得卧,胁痛,自汗,不寐,脉弦缓,议小青龙去麻辛,加杏仁、苡仁,再重加半夏桂枝(六钱)干姜(三钱)五味子(钱半) 炙甘草(钱半) 焦白芍(三钱)半夏(一两)杏泥(六钱) 生苡仁(一两)

甘澜水八碗,煮取三碗,分三次服。

二十七日 呕凉水,于前方内加干姜广皮以消痰气。干姜(二钱) 广皮(三钱)

二月初一日 《金匮》谓桂枝干姜为热药,服之当遂渴,今反不渴者饮也。兹证不惟不渴,反呕凉水不止,其为寒饮无疑。既真知其饮,虽重用姜桂何惧乎!世人之不能立方者,皆未真知病情也。畏而不敢服者,亦未真知病情也。桂枝(八钱)干姜(七钱)五味子(钱半)半夏(二钱) 焦白芍(四钱) 带皮苓(四钱)炙甘草(三钱)生姜(五片) 小枳实(三钱) 广皮(三钱)

甘澜水八杯,煮取三杯,渣再煮一杯,分四次服。

昆 四十二岁 正月二十六日 饮家眩冒,用白术泽泻汤法,脉洪滑而沉。白术(一两)泽泻(二两)半夏(一两)茯苓块(一两) 小枳实(三钱)

甘澜水八碗,煮取三碗,渣再煮一碗,分四次服。一帖服三日。

二十六日 于前方内加竹茹六钱,姜汁每杯冲三小匙。

二月初十日 脉沉微数。

于术(一两)泽泻(二两)半夏(一两)茯苓块(一两)竹茹(一两)

丸方半夏(八两)天麻(八两)泽泻(八两)白术(六两) 云苓(六两)

共为细末,神曲姜汁糊丸,如梧子大,每服三钱,日再服,重则三服。

陶 氏三十六岁 二月二十五日 痰饮脉洪数,咳嗽,倚息不得卧,有汗,胸痹。桂枝(五钱)石膏(八钱) 杏泥(五钱) 炙甘草(三钱)半夏(六钱)枳实(五钱) 老川朴(三钱) 广皮(二钱)

煮三杯,分三次服。

某 悬饮者,水在肝也,非下不可。但初次诊视,且用轻法。半夏(一两) 苏子霜(三钱)青皮(三钱)降香末(三钱)旋复花(四钱) 广皮(三钱)生香附(五钱)

佟 氏七十五岁 脉沉细而不调,喘满短气,心悸气上阻胸,咳嗽倚息不得卧,乃中焦痰饮,下焦浊饮为患。年老全赖阳气生活,兹阴气阴邪上僭如此,何以克当。勉与通阳降浊法。半夏(二两)茯苓(六钱)旋复花(四钱)秫米(一合) 小枳实(一两)干姜(六钱)广皮(六钱)

煮三碗,分三次服。

十七日 悬饮内痛肠鸣,非下不可,以老年久虚,且不敢下,止有降逆而已。半夏(二两)桂枝(五钱)生姜(一两) 广皮(五钱)椒目(四钱)薤白(五钱) 小枳实(一两)旋复花(三钱)秫米(五钱)

十八日 年近八旬,五饮俱备,兼之下焦浊饮,随肝上逆,逼迫心火,不得下降,以致胸满而愦愦然无奈,两用通阳降逆,丝毫不应。盖年老真阳太虚,一刻难生难长,故阴霾一时难退也。于前方内加香开一法。半夏(一两)生姜(一两) 栝蒌(三钱)降香(三钱) 小枳实(一两)干姜(五钱)桂枝(六钱)薤白(三钱)沉香(二钱,研细冲) 广皮(五钱)茯苓(一两,连皮)

又 五饮而兼浊阴上攻,昨用苓桂,重伐肾邪,大辛以开中阳,虽见小效,大势阴太甚而阳太衰,恐实时难以复解也。勉与齐通三焦之阳法。桂枝(六钱)茯苓(一两)生姜(一两) 老川朴(三钱) 公丁香(三钱)肉桂(二钱,研细冲)干姜(五钱) 小枳实(六钱)薤白(四钱) 黑沉香(三钱)半夏(六钱) 广皮(四钱)

二十日 仍宗前法而小变之。桂枝(六钱)干姜(五钱)半夏(八钱) 小枳实(五钱) 广皮(四钱) 老川朴(三钱)肉桂(三钱)生姜(一两)薤白(三钱) 云苓(一两) 川椒(五钱,炒)

二十三日 膀胱已开,今日可无伐肾邪,心下气阻不能寐,仍然议中焦,降逆法,令得寐。半夏(二两) 广皮(五钱)生姜汁(半杯,冲)秫米(一合)旋复花(五钱) 小枳实(八钱) 代赭石(八钱)

二十四日 昨用降逆和胃,业已见效,但逆气虽降,仍然有时上阻,阴霾太重,肝气厥逆也。半夏(一两) 小枳实(六钱) 带皮苓(一两)旋复花(四钱) 代赭石(八钱) 广皮(四钱) 姜汁(半杯,冲)

陈 四十三岁 正月二十五日 病由疟邪伤胃,土虚邪实,六脉俱结,且有块痰,寒滞经脉隧道,病有三虚一实者,先治其实,后治其虚。杏仁泥(一两) 广皮(三钱) 小枳实(四钱) 云苓(五钱) 姜半夏(六钱) 苏子霜(二钱)

甘澜水八碗,煮成三碗,分早中晚三次服。二帖。

二十八日 脊痛,痹也。右腿偏软,痿也。咳嗽而喘,支饮射肺也。日久不愈,皆误补用熟地等壅塞隧道之故,脉洪。

石膏(三两,研末) 杏泥(五钱)桂枝(五钱) 片姜黄(三钱) 姜半夏(五钱)防己(四钱) 广皮炭(三钱)茯苓皮(五钱) 苡仁(五钱)

煮四碗,分四次服,二帖后退石膏一两,加赤茯苓一两,再两帖后加生石膏一两。以左乳旁有结核,痛加青橘叶三钱。

二月初九日 痹夹痰饮,与开痹蠲饮法,现下痹解而饮未除,脉之洪者减,病减者减其治。

半夏(五钱)桂枝(五钱) 小枳实(三钱)茯苓(六钱,连皮)防己(三钱) 生苡仁(五钱) 青橘叶(三钱) 广皮(三钱)

初八日 加 小枳实(二钱) 广皮(二钱)滑石(六钱)

初八日 加 生石膏(一两)

十一日 肝郁夹痰饮,咳嗽痰多,吐瘀血。旋复花(三钱,包) 姜半夏(六钱) 广皮炭(二钱) 栝蒌霜(二钱)青皮(二钱) 苏子霜(三钱)降香末(三钱) 归须(二钱)桃仁泥(二钱) 青橘叶(三钱) 广皮(三钱)

丸方

痰饮夹肝郁,吐出瘀血后,以两和肝胃为主。

带皮苓(八两) 姜半夏(十两)益智仁(四两)郁金(一两) 广皮(五钱)香附(六两)生苡仁(八两)泽泻(八两)

共为极细末,神曲水法丸小梧子大,每服三钱,日三服,白开水下。

六月初五日 暑湿行令,脉弦细,胃不开,渴而小便短,用渴者与猪苓汤法。猪苓(五钱) 云苓(四钱) 姜半夏(四钱)泽泻(五钱) 飞滑石(六钱)益智仁(钱半)广皮(三钱)

煮三杯,三次服。胃开即止。

初六日 痰饮之质,冒暑欲呕,六脉俱弦,虽渴甚,难用寒凉,与局方消暑丸法。

半夏(八钱) 云苓(八钱) 藿梗(三钱) 广皮(三钱) 生甘草(二钱) 姜汁(每杯冲三小匙)

煮三杯,三次服。

初八日 病减者减其制,减∶半夏(四钱) 云苓(四钱)

十二日 腰以下肿,当利小便,渴而小便短,议渴者与猪苓汤例。猪苓(八钱)泽泻(八钱)滑石(一两二钱) 云苓皮(六钱)半夏(六钱)

煮三杯,三次服,以渴减肿消为度。

十四日 脉沉细,胃不开,减∶猪苓(三钱)泽泻(三钱) 飞滑石(三钱) 加藿香梗(三钱) 广皮(三钱)益智仁(三钱)

十六日 暑湿病退,小便已去,阳气不振,与通补阳气。桂枝(三钱)半夏(三钱)白蔻仁(一钱,研) 云苓(五钱) 茅术炭(二钱) 广皮(二钱) 炙甘草(二钱) 生苡仁(五钱)

煮三杯,三次服。

十七日 头胀胸闷,脉缓气歉,暑必夹湿也。藿香(三钱,叶半梗半) 蔻仁(二钱)半夏(三钱) 云苓皮(五钱) 广皮(三钱) 苡仁(五钱)杏仁(三钱)

十九日 小便浊,加∶猪苓(四钱)泽泻(四钱)

二十四日 暑月头胀微痛,与清上焦。藿香叶(三钱)薄荷(一钱)荷叶边(一张,去

二十五日 六脉阳微,暑湿之余,小便白浊,与分利法。

萆 (五钱)泽泻(三钱)桂枝(三钱) 云苓皮(五钱)苍术(三钱)益智仁(三钱)猪苓(三钱) 苡仁(五钱)

煮三杯,三次服,以便清为度。

七月十九日 湿热为病,与苦辛淡法。

云苓皮(五钱)半夏(五钱)滑石(六钱)猪苓(三钱)木通(三钱)泽泻(三钱) 苡仁(五钱)桂枝(三钱)杏仁(三钱)

煮三杯,三次服。

二十二日 湿热为病,与苦辛淡法,小便已长,胃不开,与阖阳。半夏(六钱)益智仁(三钱) 广皮(三钱) 云苓皮(五钱) 苡仁(五钱)生姜(三钱)

二十五日 加白蔻仁(三钱)枳实(三钱)

九月二十一日 痰饮喘咳,脉双弦,与小青龙法。桂枝(三钱)杏仁(四钱) 小枳实(三钱)白芍(二钱炒) 姜半夏(五钱)五味子(二钱) 炙甘草(一钱) 广皮(三钱)干姜(二钱)

二十四日 痰饮胁动而喘渴,是谓悬饮。悬饮者,水在肝也,脉弦数。水在肝内者,外风未净也。

半夏(六钱)杏仁(三钱)旋复花(三钱)桂枝尖(三钱)生姜汁(三小匙,冲)黄芩炭(钱半)香附(三钱)葶苈子(二钱)青蒿(三钱) 小枳实(四钱) 广皮(二钱)

二十五日 身热退,去青蒿、芩炭、葶苈子,加∶杏仁(三钱)

共服五帖。

二十七日 痰饮胁痛而喘咳,是谓悬饮,水在肝也,脉弦数。

半夏(六钱)香附(三钱)杏仁(三钱)桂枝尖(三钱) 广皮(二钱) 姜汁(三匙)旋复花(三钱) 苏子霜(三钱) 小枳实(三钱)降香末(三钱)

二十九日 病减者减其治,去半夏三钱,枳实一钱,降香末一钱,桂枝一钱,连前共服五帖收功。

钱 十七岁 四月二十七日 春初前曾不寐,与胃不和之《灵枢半夏汤,服至二十帖始得寐。

兹胃仍不甚和,犹有不寐之弊,纳食不旺,再与和胃。半夏(六钱) 广皮炭(钱半) 云苓块(四钱) 苡仁(五钱)益智仁(一钱)白蔻仁(一钱,连皮) 姜汁(三小匙冲)

煮二杯,二次服。

备用方,胆移热于脑,则成鼻渊,苍耳子散主之。苍耳子(一两,炒)黄芩炭(二钱)辛夷(一两)桑叶(六钱)连翘(八钱,不去心)银花(八钱) 茶菊(六钱) 苦桔梗(五钱)薄荷(二钱)甘草(三钱)

共为极细末,每服二钱,雨前茶调,日二次。

胃不和,数与和胃,已得寐进食,夜眠必流口水者,经谓胃热则虫动,虫动则廉泉开,廉泉开则液自出,与辛凉和胃法。半夏(六钱) 生苡仁(五钱)白蔻皮(钱半) 生石膏(八钱)杏仁(三钱) 带皮苓(六钱) 姜汁(每杯冲三小匙)

煮三杯,三次服。四帖。

初六日 口水减,牙痛,脉如故,再服四帖。

十一日 再服四帖。

十六日 风淫所胜,治以辛凉,佐以苦甘。

桔梗(二钱)连翘(二钱)甘草(一钱) 银花(三钱)桑叶(二钱) 香豆豉(三钱)荆芥穗(八分)杏仁(二钱)

煮两杯,分二次服,热退为度,二帖热退。

十八日 胃热,夜间口中液自出,与和胃阴法。

石膏(六钱)麦冬(三钱,连心)半夏(五钱)白蔻仁(钱半) 云苓(五钱)

二十二日 诸症皆减,去石膏,加∶麦冬(二钱)

二十八日 胃中向有饮聚,不寐,服半夏汤已愈。后因痰涎自出,与凉阳明亦减,余饮未除,与外台茯苓饮意。

云苓(五钱)枳实(钱半)生姜(三片) 洋参(二钱) 广皮(钱半)大枣(二钱,去核)麦冬(四钱,连心)半夏(三钱)

煮二杯,分二次服。

吴 五十七岁 六脉洪数,右寸独大,酒客痰多,肺热之至。

石膏防己(三钱)杏仁(五钱) 苡仁半夏(五钱) 云苓皮(五钱)

五月初十日 加广皮三钱,至五月二十日,共服二十帖。

二十六日 酒客形体壮盛而阳痿,为湿中生热,非精血之虚,其象显然。与诸痿独取阳明法。半夏(五钱)黄柏(五钱) 生石膏(三两) 苡仁(八钱)木通(三钱) 云苓皮(八钱)防己(四钱)

六月十二日 去黄柏二钱,木通三钱,以喉呛太久,今可兼清肺气,加∶

苦梗(三钱) 飞滑石(六钱)甘草(一钱)

二十日 脉洪数,右大于左,喉哑痰多,戒油腻。

石膏(四两)半夏(六钱) 苏叶(钱半) 苏梗(钱半) 苦桔梗(三钱)杏仁(五钱)炙甘草(一钱)

七月二十一日 生石膏(三钱) 生甘草(一钱)半夏(六钱)茯苓皮(六钱)杏仁(四钱) 苦桔梗(四钱)

八月初四日 右寸脉独大,金实无声,已效而未全愈,照前方再服三剂。前后共服三十余帖,计石膏三百数十两。

严 三十九岁 五月初二日 六脉弦细短涩,吐血三年不愈,兼有痰饮咳嗽,五更出汗。经谓阳络伤则血上溢。要知络之所以伤者,有寒有热,并非人之有络,只许阳火伤之,不许寒水伤之也。今人见血投凉,见血补阴,为医士一大痼疾。医士之疾不愈,安望病家之病愈哉。此症阳欲亡矣,已难数治,勉照脉症立方。半夏(六钱)干姜炭(三钱)五味子(二钱) 云苓(五钱) 小枳实(二钱)桂枝木(三钱) 广皮炭(三钱) 焦白芍(三钱)

初六日 据云饮食已增,午后五心烦热如故,脉和缓,诸病必究眠食,得谷者昌,方无可转。至午后之热,方即甘温除大热法也。因脉稍和缓,去干姜炭。

十三日 前后共服过十帖,汗敛食增,血亦不吐,头中发空,得甜食则咳减,中气虚也。加甘草三钱以补中气,再服四帖,以其脉仍紧也。前后共服十四帖,诸症向安。惟脉之弦紧如故,咳甚则欲呕,于原方去五味,减甘草,再服四帖。

二十一日 诸症皆渐减,痰亦渐浓,心悸甚。加∶枳实(一钱)

四帖。

二十五日 脉弦细如故,咳嗽日减,夜甚阳微,阴盛可知,午后身热已减,惟食后反觉嘈杂,胸中有水状,少时即平,于原方加∶干姜(一钱)枳实(二钱)

三十日 汗停嗽减,五心烦热亦减,脉弦数,夜间咳甚,服热药反不渴,饮尚重也。病痰饮者,冬夏难治。桂枝(三钱)半夏(六钱)枳实(五钱)白芍(三钱) 云苓块(五钱) 苡仁(五钱) 炙甘草(一钱)干姜(一钱)五味子(钱半) 广皮炭(三钱)

六月初四日 前方已服四帖,脉弦紧不数,仍不知渴,于前方加∶甘草(钱半)干姜(二钱)

再服三帖。

初八日 脉弦紧如故,呛咳如故,舌苔白滑,加桂枝二钱,再加干姜二钱。

十二日 脉之短涩退而弦细如故,痰饮仍重,再加桂枝二钱,干姜二钱,茯苓三钱,以化饮。

十七日 夜咳已止,是其佳处,咳来日减,亦是最好。左脉沉细,右脉弦紧,饮未尽除,至遍身骨痛,久病之故。古人云劳者温之,甘温调营卫而复胃气,气旺进食,久久自愈,病减者减其治。桂枝(三钱)半夏(五钱)枳实(五钱) 炙甘草(二钱)干姜(三钱) 广皮(三钱)五味子(钱半)

蠲饮丸,痰饮久骤,未能一时猝去,业已见效,与丸药缓化可也。戒生冷恼怒。桂枝(半斤) 广皮(十二两)益智仁(四两)干姜(六两) 小枳实(四两)苍术炭(六两)半夏(一斤) 炙甘草(六两) 云苓(二十四两)神曲法丸梧子大,每日三服,每服三钱,饮甚时服小青龙汤。

陈 五十一岁 五月初十日 人尚未老,阳痿多年,眩冒昏迷,胸中如伤油腻状,饮水多则胃不快,此伏饮眩冒状也。先与白术泽泻汤逐其饮,再以缓治湿热之阳痿。岂有六脉俱弦细,而恣用熟地久服六味之理哉。

于术(二两)泽泻(二两)

煮三杯,分三次服。

十三日 已效而未尽除,再服原方十数帖而愈。

李 四十八岁 五月初一日 其人向有痰饮,至冬季水旺之时必发,后因伏暑成痢,痢后便溏,竟夜不寐者多日,寒热饥饱,皆不自知,大便不通。按暑必夹湿,况素有痰饮。饮即湿水之所化。医者毫不识病,以致如此,久卧床褥而不得起。议不食,不饥,不便,不寐,九窍不和,皆属胃病例,与《灵枢半夏汤令得寐再商。

半夏(二两)秫米(二合)

急流水八杯,煮三杯,三次服,得寐为度。

十一日 诸窍不和,六脉纯阴,皆痰阴为腻补药所闭,昨用半夏汤,已得寐而未熟,再服前方三帖,续用小青龙去表药,加广皮、枳实,以和其饮。盖现下面色光亮,水主明也。六脉有阴无阳,饮为阴邪故也。左脉弦甚,经谓单弦,饮 也。有一症必有一症之色脉,何医者盲无所知,不知伊芳一生所学何事,宁不愧死。桂枝(五钱) 姜半夏(六钱)白芍(三钱,炒)五味子(二钱) 炙甘草(三钱) 小枳实(五钱)干姜(二钱) 广皮(三钱)

甘澜水八碗,煮成三杯,三次服。

十八日 胃之所以不和者,土恶湿而阳困也。昨日纯刚大燥,以复胃阳,今诊脉象较前生动,胃阳已有生动之机,但小便白浊,湿气尚未畅行,胃终不得和也。与开太阳阖阳明法。半夏(二两)猪苓(六钱)滑石(三钱)秫米(一合)泽泻(六钱) 白通草(一钱) 广皮(三钱)桂枝(四钱) 云苓皮(六钱)

急流水十一碗,分二次煮成四碗,分四次服。

五月初三日 去滑石通草,加∶

川椒(三钱,炒去汗)

高五十二岁 乙酉五月十六日 脉弦痰饮喘咳,与小青龙去麻辛,加广皮、枳实桂枝(五钱) 姜半夏(六钱)白芍(三钱) 广皮(三钱) 炙甘草(三钱) 小枳实(五钱)干姜(二钱)五味子(二钱)

煮三杯,分三次服。二帖。

十八日 已见小效,汗多,加∶

净麻黄根(三钱)

又三帖。

病减者减其制,去∶桂枝枳实(各二钱)

二十四日 服前药汗少,惟喜嚏,周身酸痛,于原方减干姜一钱,加∶杏仁防己(各三钱)

董 五十四岁 五月二十七日 脉沉细弦弱,咳嗽夜甚,久而不愈,饮也。最忌补阴,补阴必死。以饮为阴邪,脉为阴脉也,经曰无实。桂枝(六钱) 广皮(三钱,炒)白芍(四钱)半夏(五钱) 炙甘草(一钱)五味子(一钱)干姜(三钱) 小枳实(二钱)

四帖。

六月初一日 加云苓(三钱) 小枳实(二钱)

十七日 其人本有痰饮喘咳,服小青龙,胃口已开。连日午后颇有寒热,正当暑湿流行之际,恐成疟疾,且与宣通三焦。杏仁(三钱)半夏(四钱) 云苓皮(五钱)白蔻仁(钱半)枳实(三钱) 苡仁(五钱)广皮(三钱) 藿梗(三钱)青蒿(二钱)

二帖。

十九日 寒热已止,脉微弱,去蔻仁、青蒿,加桂枝干姜,以治其咳。

二十二日 咳减寒热止,胃开,嗽未尽除,脉尚细小,效不更方,服至不咳为度。

周 二十二岁 正月初七日 六脉弦紧,右脉沉取洪大,先从腰以上肿例。舌白滑喘而咳无汗,从溢饮例之大青龙汤,去甘药,为其重而滞也。麻黄(六钱,去节)细辛(二钱)生姜(三钱)杏仁(五钱,去皮留尖) 生石膏末(一钱) 炙甘草(二钱)桂枝(五钱)大枣(二枚,去核)

煮成三杯,先服一杯,覆被令微汗佳。得汗即止后服,不汗再服第二杯,如上法。

十一日 溢饮,脉紧,无汗,喘咳,浮肿,昨用大青龙汗出,肿消,喘咳减,与开太阳阖阳明法。半夏(五钱)苍术炭(二钱)桂枝(钱半) 广皮(三钱)猪苓(三钱)茯苓块(五钱)苡仁(五钱)泽泻(三钱) 飞滑石(五钱)

煮三杯,分三次服。已服十数帖,后加∶益智仁(二钱)莲子(五钱)

陈 七十六岁 正月初十日 悬饮脉弦,左胁不快,为水在肝法,当用十枣汤。近八旬之老人,难任药力,与两和肝胃可也。半夏(五钱)青皮(三钱)旋复花(三钱,包) 广皮(三钱)香附(五钱) 小枳实(三钱) 淡吴萸(三钱)

煮三杯,分三次服,已服十数帖。

二十三日 脉结加∶杏泥(六钱)

三帖。

觉罗 六十二岁 壬戌正月十三 酒客痰饮哮喘,脉弦紧数,急与小青龙去麻辛,加枳实橘皮汤不应。右胁痛甚,此悬饮也,故与治支饮之小青龙不应,应与十枣汤。以十枣大峻,降用控涎丹。甘遂(五钱)大戟(五钱)白芥子(五钱)神曲糊丸梧子大,先服十三丸不知,渐加至二十一丸,以得快便下黑绿水为度,三服而水下喘止,继以和胃收功。

汪 室女 伏暑夹痰饮,与三仁汤重加半夏、广皮,屡效而热不退。痰不除,右脉微结,中有块痰,堵塞隧道。因延郏芷谷兄针中泉穴,紫血出后,继咳老痰二口。以后用药无不见效,半月后伏暑痰饮皆愈矣。

钱 三十二岁 甲子八月初十日 咳嗽胃中停水,与小青龙去麻辛,重加枳实、广皮五帖,已愈八九。因回母家为父祝寿,大开酒肉。其父亦时医也,性喜用人参,爱其女,遂用六君子汤,服关东参数十帖。将近一年,胃中积水胀而且痛。又延其父治之,所用之药,大抵不出守补中焦之外。治愈胀而愈痛,以致胸高不可以俯,夜坐不可以卧,已数日不食。其翁见势已急,力辞其父,延余治之。余视其目欲努出,面色青黄,胸大胀痛不可忍,六脉弦急七八至之多,余曰∶势急矣,断非缓药所能救。因服巴霜三分,下黑水将近一桶,势稍平,以和脾胃药调之。三四日后渐平,胃大开,于是吃羊肉饺三十二枚,胃中大痛一昼夜。又用巴霜一分五厘,下后痛止。严禁鱼肉,一月而安。

赵 四十六岁 正月三十日 太阳痹则腰脊痛,或左或右,风胜则引也。或喘或不喘者,中焦流饮,上泛则喘,不泛则不喘也。切戒猪肉生冷,与一切补药,周年可愈。六脉洪大已极,石膏用少,万不见效,命且难保。

石膏(六两) 云苓皮(五钱) 白通草(一钱)桂枝(五钱)半夏(五钱)黄柏炭(二钱)杏仁(五钱) 小枳实(五钱) 生苡仁(五钱)防己(四钱)

煮三杯,三次服。四帖。

二月初二日 于前方加∶猪苓(三钱)滑石(一两) 小枳实(三钱)

四帖。

初七日 于前方去黄柏炭,加∶半夏(五钱) 桑皮(三钱)石膏(四两)

二十七日 减石膏止留一两。

二十八日石膏仍用四两,因拜扫停药六天。

二十九日 右脉洪大已减,右膏只用一两。

三月一日石膏每日用二两。

十一日石膏每日用一两,因感燥气,停药五天。

十二月十三日石膏每日用二两,共服九帖。

十四日石膏每日用三两,停药十天。

二十二至三十日、四月初一至初五日 自淮安复至绍兴,又诊得洪大之脉,较前已减七八,然较之平脉,仍大而有力。现下小便赤浊,阴痿,牙缝臭味复出。痹痛虽止,阳明太阳二经湿热未净,太阴化气未复。

十五日 生石膏(四两)杏仁(四钱) 云苓皮(五钱) 苡仁(五钱) 晚蚕砂(三钱) 海金砂(五钱)滑石(六钱)木通(三钱)

四帖。

十九日 脉渐退,减石膏至二两,加∶

姜夏(五钱) 广皮(三钱)

二十至二十二日 每日用石膏一两。

二十三至二十六日 每日用石膏二两。

二十七日 小便不利。杏仁(四钱) 云苓皮(五钱) 生苡仁(五钱) 海金砂(五钱)木通(三钱) 飞滑石(六钱) 姜半夏(五钱)陈皮(三钱) 生石膏(四两)

四帖。

五月初一日 感风寒,服桂枝汤。

初四日 仍服前二十七日方。三帖。

内饮招外风为病。桂枝(四钱) 广皮(三钱)杏仁(三钱)白芍(二钱)枳实(五钱)半夏(五钱) 炙甘草(钱半)干姜(一钱)防己(三钱)

煮三杯,先服一杯,即啜稀热粥一碗,覆被令微汗即解,得汗后余药不必啜粥。四帖。

十一日 前因风寒夹饮之故,用小青龙法。现下风寒解而饮未除,脉复洪大,仍与大青龙与木防己汤合法,兼治饮与痹也。桂枝(六钱)杏仁(四钱)防己(四钱)半夏(六钱) 广皮(三钱) 飞滑石(六钱) 云苓皮(六钱)木通(三钱) 小枳实(三钱) 生石膏(六钱)

八帖。

十四日 其人本有痹症痰饮,现下盛暑发泄,暑湿伤气,故四肢酸软少气,口中胶腻欲呕,与局方消暑丸意。

云苓块(一两,连皮) 炙甘草(三钱) 姜夏(六钱) 鲜荷叶(一张去蒂) 姜汁(每杯三匙)

煮三杯,三次服。三帖。(十九至二十三日停药)

二十四日 仍服十一日方,至六月初七日止,共服十一帖。

六月初八日 停药。

十八日 气急欲喘,新感暑湿之故,于原方加∶

广皮(二钱) 小枳实(二钱)

五帖。

二十二日桂枝(四钱)杏仁(四钱)防己(四钱)半夏(六钱) 广皮(三钱)枳实(三钱)滑石(六钱) 云苓皮(六钱)木通(三钱) 生石膏(六两)

四帖。

二十七日 于原方减石膏三两,加滑石六钱,共成一两二钱,木通二钱,共成五钱,蚕砂三钱。

四帖。

六月二十九日 渴欲饮水,水入则吐者,名曰水逆,五苓散主之。苍术(三钱,炒枯)桂枝(三钱)藿香(三钱) 云苓皮(六钱)半夏(五钱)猪苓(四钱)泽泻(四钱) 姜汁(每杯三匙)

三帖。

七月初二日 饮食有难化之象,于原方去苍术。加∶

广皮炭(四钱) 炒神曲(三钱)益智仁(二钱) 小枳实(三钱)

通胃腑,醒脾阳。

二帖。

初七日 右脉洪数,六腑不和,食后恶心,二便不爽,暑湿所干之故,议通宣三焦。

石膏(三两) 广皮(三钱)滑石(六钱)黄芩炭(三钱)生姜(三钱)益智仁(三钱)姜半夏(五钱)白蔻仁(钱半)枳实(三钱)茯苓皮(六钱) 生苡仁(五钱)

二帖。

初九日 加益智仁、枳实

服一帖。

中焦停饮,晚食倒饱,是脾阳不伸之故,一以理脾阳立法。

半夏(五钱) 广皮(三钱) 川椒炭(八分) 煨草果(五分) 云苓皮(五钱)益智仁(钱半) 生苡仁(五钱)白蔻仁(钱半) 小枳实(二钱)

煮三杯,三次服。二帖。

十七日 停饮兼痹,脉洪,向用石膏,无不见效。数日前因食后倒饱,脉不大,石膏已近三十斤之多,转用温醒脾阳方法,丝毫不应,水之蓄聚如故,跗肿不消,胃反不开,右脉复洪大有力,小便短。思天下无肺者无溺,肺寒者溺短,热者溺亦短,仍用石膏凉肺胃。

石膏(四两) 广皮(五钱)杏仁(六钱)半夏(五钱)枳实(五钱) 云苓皮(五钱)桂枝(三钱)防己(四钱) 苡仁(五钱)

四帖。

二十一日 加云苓皮五钱,共成一两,杉木皮五钱,减石膏二两。

二十二日至二十四日石膏用四两。

二十五日至二十八日石膏用二两。

共服八帖。

二十九日 饮聚不行,小便已清,少时即便臭浊,六腑之不退可知,大药已用不少,而犹然如是,病机之顽钝,又可知矣。议暂用重剂,余有原案。

石膏(四两)枳实(五钱)杏仁(八钱) 飞滑石(一两先煎)防己(三钱)半夏(八钱) 云苓皮(八钱) 广皮(四钱) 海金砂(八钱)

八月初一日

初二日 加石膏二两。

初七日 又加石膏二两。

初十日 减广皮四钱,枳实二钱。

以上共服七帖。

九月初四日 脉之洪大不减,加∶石膏(二两)

至二十七日,共服二十帖。

石膏至五十斤之多,而脉犹浮洪,千古未有如是之顽病。皆误下伤正于前,误补留邪于后之累。今日去补阳明药,盖阳明之脉大也。

石膏(八两)杏仁(一两) 云苓皮(一两) 飞滑石(二两)防己(五钱) 小枳实(五钱)木通(三钱)

煮四杯,四次服,专以苦淡行水,服一二帖再商。

初九日 生石膏四两,共成十二两。

九帖。

十三日 脉洪滑,痰饮未除,晨起微喘,足跗肿未消尽,余有原案。

石膏(八两) 云苓皮(六钱)杏仁(四钱)滑石(一两)葶苈子(三钱)木通(四钱)生苡仁(六钱)半夏(六钱)

十五日 气已不急,去葶苈;右脉仍浮洪,加石膏一倍,成一斤。

三帖。

十六日 气急者得葶苈而止,右脉之洪大者,得石膏一斤大减,病减者减其制,但仍滑数,加行痰饮。

石膏(六两)枳实(三钱)杏仁(四钱) 云苓皮(五钱)半夏(一两)香附(五钱)广皮(四钱)旋复花(四钱,包)

二帖。

十八日 脉渐小,减∶石膏(二两)

二帖。

二十日 脉洪数,加石膏八两,成十二两。

二帖。

二十二日 脉减,减石膏六两,加∶葶苈(一钱五分)

二帖。

二十三日至二十五日 共服二帖。

脉之洪大者,得石膏一斤大减,病减者减其制,脉复洪大有力,再酌加其制。

石膏(十二两)枳实(五钱)杏仁(四钱) 云苓皮(五钱)半夏(一两)香附(五钱)广皮(四钱)旋复花(四钱,包)

二十九日 小便短,加∶滑石(一两)

十月初一日 停药三日。

初四日 气喘,于原方加石膏四两,共成一斤。杏仁四钱,共成八钱。广皮二钱,共成六钱。加∶桂枝(六钱)生姜(四钱)

五帖。

初二日服妙应丸二分六厘,大枣三枚,煎汤下,清晨服后,约二刻先从左胁作响,坠痛至少腹便下绿水胶痰碗许。

初三日服妙应丸二分六厘,大枣二枚,煎汤下,便痰水如前,汤药未服。

妙应丸方,《金匮》谓凡病至其年月日时复发者,当下之。此症痰饮兼痹,自正月服药至十月,石膏将近百斤之多,虽无不见效,究未拔除病根。左胁间漉漉有声,不时呕咳,此水在肝也。《金匮》谓水在肝,十枣汤主之;又谓偏弦饮 ;又谓咳家之脉弦为有水,十枣汤主之;又谓咳家一百日,至一岁不死者,十枣汤主之。合而观之,此症当用十枣无疑。但十枣太峻,南人胆怯,未敢骤用,降用妙应丸续续下之,庶无差忒也。

甘遂(五钱)白芥子(五钱) 制大戟(五钱)神曲为丸,小梧子大,从三十丸明起得下痰水即止。停数日水不尽再服,以尽为度,初四至初七,共服五帖。

初八日石膏(一斤) 飞滑石(一两) 苏子霜(二钱)旋复花(四钱) 云苓皮(六钱)广皮(三钱) 小枳实(五钱)半夏(一两)杏仁(八钱)

三帖。

十一日 服妙应丸三分。

十二日 脉仍洪大有力。

石膏(八两)杏仁(四钱)半夏(六钱) 云苓皮(六钱) 广皮(三钱)香附(三钱)旋复花(四钱) 苡仁(六钱)

一帖。

十三日杏仁(八钱)半夏(一两) 广皮(四钱) 云苓皮(五钱) 小枳实(五钱)香附(三钱)旋复花(四钱)滑石(一两) 苏子霜(二钱)桂枝(六钱) 生石膏(一斤)

二十二至二十九日 去香附,加苏子霜。

五帖。

服妙应丸三分四厘,服之即下痰水。

十一月初四日 服妙应丸三分八厘,下痰水如前。

右脉洪数,本有饮聚,小便不长。

石膏(一斤) 苡仁(六钱) 云苓皮(六钱) 小枳实(四钱)半夏(六钱) 杏泥(六钱)飞滑石(一两) 白通草(二钱)蚕砂(三钱)

煮三杯,三次服。

初六日 服妙应丸三分八厘,下痰水如前。

十二日 于前方加∶

广皮(三钱)石膏(八两)

十三日 加枳实(二钱)旋复花(四钱,绢包)

补十一日 于前方加∶郁金(三钱)

十四日 加苏子霜(四钱)

共服五帖。

十五日 服妙应丸六分,自服丸药,每次皆下痰水,惟此次未下,以服药后即食粥故也。

二十三日 服妙应丸六分,大便仍行痰水。

十一月十七日 痰饮喘咳,右脉洪,左关独浮,与建金制木法。

石膏(八两)青皮(三钱)杏仁(六钱)旋复花(四钱) 苏子霜(三钱)香附(四钱)半夏(六钱)

十八至二十六,共服五帖。

二十七日 洪大之脉已退,惟两关独浮,右大于左而兼实,木陷入土。与两和肝胃,兼开膀胱,小便短而水易停故也。半夏(六钱) 苏子霜(三钱)香附(三钱)白芍(四钱,酒炒)旋复花(三钱)滑石(一两)青皮(二钱) 云苓皮(六钱) 广皮(三钱)

十二月初一日 数日不服石膏,右脉复洪数,左关之独浮者,亦未十厘清净。与金木同治法。

石膏(六两)半夏(六钱)杏仁(六钱)滑石(一两)香附(四钱)旋复花(四钱)云苓皮(六钱)枳实(六钱)

以后凡右脉大者,服此小即停止。

初三日 服妙应丸六分,下痰水如前。

仍服初一日原方。

二帖。

初五日 于初一日方内加桂枝五钱,广皮四钱,至初九日止,以畏寒故也。

初十日 服妙应丸八分,下痰水如前。

十一日 于前方去桂枝、广皮,脉不肯小故也,服至十五日止。

十六日 服妙应丸一钱。

丙戌正月十四日 《金匮》谓心下坚大如盘,水饮所作,枳术丸主之。兹虽不坚大而水停不去,病情相合,再脉洪大,洪大甚则喘发,最宜服石膏杏仁。但石膏不可入丸方,议用橘半枳术丸,脉小时用开水下,脉大时暂用石膏汤送下,喘发加杏仁,脉复小,不用石膏

鹅眼小枳实(一斤) 茅山苍(一斤,炒半枯) 广皮炭(六两) 姜半夏(十两)神曲汤法丸梧子大,每服三钱,日三服,夏日间服消暑丸亦可。

陈 四十六岁 病由疟邪伤胃,土虚则水泛,以致喘而肢软,正虚邪实,六脉俱结,且有块痰,塞滞经脉隧道。病有三虚一实者,先治其实,后治其虚。

杏泥 广皮(三钱)枳实(四钱) 云苓 姜半夏(六钱) 苏子霜(二钱)

甘澜水八碗。煮成三碗。分早中晚服。二帖。

初六日 脊病,痹也。右腿偏软,痿也。咳嗽而喘,支饮射肺也。日久不愈,皆误用熟地等补塞隧道之故。脉洪。

石膏末(一两) 杏泥(五钱)桂枝(五钱)防己(四钱) 片姜黄(三钱) 姜半夏(五钱) 广皮炭(三钱)茯苓皮(五钱) 苡仁(五钱)

煮四碗四次服。二帖退石膏一两,加赤苓一两,再二帖后加石膏一两,青橘叶五钱。

二月初二日 痹夹痰饮,与开痹蠲饮法,现下痹解而饮未除,脉之洪大者减,病减者减其制。

半夏(五钱)桂枝(五钱)防己(三钱) 广皮(三钱)茯苓块(六钱) 苡仁(五钱)小枳实(三钱) 青橘叶(三钱)

煮三杯,三次服。

初八日 加小枳实(二钱) 广皮(二钱)滑石(六钱)

初九日 加生石膏(一两)

十一日 肝郁夹痰饮,咳嗽痰多,吐瘀。旋复花(三钱) 姜半夏(六钱)青皮(二钱) 广皮炭(二钱) 栝蒌仁(二钱) 苏子霜(三钱)降香末(三钱) 归横须(二钱)桃仁泥(二钱) 青橘叶(三钱)

煮三杯,三次服。

丸方 痰饮夹肝郁,吐出瘀血后,以两和肝胃为主。

带皮苓(八两) 姜半夏(十两)香附(六两) 广郁金(二两) 广皮(五两)益智(四两)生苡仁(八两)泽泻(八两)

共为极细末,神曲水为丸,梧子大,日三服,每服三钱,开水下。

二月初五日 暑湿行令,脉弦细,胃不开,渴而小便短,用渴者与猪苓汤法。猪苓(五钱) 云苓块(四钱)泽泻(五钱)半夏(四钱)滑石(六钱) 广皮(三钱)益智仁(钱半)

煮三杯,三次服,胃开即止。

初六日 痰饮之质,冒暑欲呕,六脉俱弦,虽渴甚,难用寒凉,与局方消暑丸法。

半夏(八钱) 云苓块(八钱) 藿梗(二钱) 广皮(三钱) 生甘草(二钱)生姜汁(每杯冲三小匙)

煮三杯,三次服。

初八日 病减者减其制,减∶半夏(四钱) 云苓(四钱)

十二日 腰以下肿,当利小便。渴而小便短,议渴者与猪苓汤例。猪苓(八钱)泽泻(八钱) 飞滑石(一两二钱) 云苓皮(六钱) 姜半夏(四钱)

煮三杯,三次服,以渴减肿消为度。

十四日 脉沉细,胃不开,减,猪苓(三钱)泽泻(三钱)滑石(六钱) 加藿梗(三钱)

广皮(三钱)益智仁(三钱)

十六日 暑湿病退,小便已长,阳气不振,与通补阳气。桂枝(三钱) 姜半夏(三钱) 茅术(二钱)白蔻仁(一钱,研) 云苓块(五钱) 生苡仁(五钱) 广皮(二钱) 炙甘草(二钱)

煮三杯,三次服。

十七日 头胀胸闷,脉缓气歉,暑必夹湿也。

半叶藿梗(三钱)白蔻仁(钱半) 姜半夏(三钱) 云苓皮(五钱) 广皮(三钱) 苡仁(五钱)杏仁(三钱)

煮三杯,三次服。

十九日 小便浊,加∶猪苓(四钱)泽泻(四钱)

二十四日 暑月头胀微痛,与清上焦。藿香(三钱)薄荷(一钱) 鲜荷叶(一张,去蒂)

煮三杯,三次服。

二十五日 六脉阳微,暑湿之余,小便白浊,与分利法。

川萆 (五钱)泽泻(三钱) 云苓皮(五钱)桂枝(三钱)苍术(三钱,炒)益智仁(三钱)猪苓(三钱) 生苡仁(五钱)

煮三杯,三次服,以小便清为度。

七月十九日 湿热为病,与苦辛淡法。

云苓皮(五钱) 姜半夏(五钱) 飞滑石(六钱)猪苓(三钱)木通(三钱)泽泻(三钱)苡仁(五钱)桂枝(三钱) 杏泥(三钱)

煮三杯,三次服。

二十二日 湿热为病,与苦辛淡法,小便已长,胃不甚开,与阖阳明。

半夏(六钱)益智仁(三钱) 广皮(三钱) 云苓皮(五钱) 苡仁(五钱)生姜(三钱)

二十五日 加白蔻仁(三钱)枳实(三钱)

九月二十一日 痰饮喘咳脉弦,与小青龙法。桂枝(三钱)杏仁(四钱) 小枳实(三钱)白芍(二钱,炒) 姜半夏(五钱)五味子(二钱) 炙甘草(一钱) 广皮(三钱)干姜(二钱)

煮三杯,三次服。三帖。

二十四日 痰饮胁痛而喘咳,是谓悬饮。悬饮者,水在肝也,脉弦数。身热者,外风未净也。

半夏(六钱)杏仁(三钱)旋复花(三钱)桂枝(三钱)香附(三钱) 广皮(二钱)小枳实(一钱) 姜汁(二匙)黄芩炭(钱半)青蒿(三钱) 苦葶苈(二钱)

服法如前。一帖。

二十五日 身热退,去青蒿黄芩炭、葶苈,加∶杏仁(三钱)

二帖。

二十七日 痰饮胁痛而喘咳,是谓悬饮。悬饮者,水在肝也,脉弦数。

半夏(六钱)香附(三钱) 杏泥(三钱)桂枝尖(三钱) 广皮(二钱) 姜汁(三匙)旋复花(三钱) 苏子霜(三钱)降香末(三钱) 小枳实(三钱)

服法如明。

十九日 病减者减其制,去∶半夏(三钱)枳实(一钱) 苏子霜(一钱)降香(一钱)桂枝(一钱)

五帖而愈。

十一月初六日 痰饮,脉沉弦,有微喘之意,与小青龙去麻辛。桂枝(四钱)干姜(二钱) 云苓块(三钱)白芍(三钱)五味子(钱半) 炙甘草(二钱)广皮(三钱) 姜半夏(五钱) 小枳实(三钱)

服法如前。三帖而愈。

十二月初七日 内饮招外风为病,喘咳,脉弦缓,虽头痛恶寒,能大食,只有风而无寒,用小青龙去麻黄,减细辛,兼用桂枝汤啜稀粥令微汗法。桂枝(一两)白芍(四钱,炒)五味子(二钱)细辛(五分) 炙甘草(三钱)干姜(三钱) 姜半夏(五钱) 加广皮(四钱)枳实(四钱)生姜(三钱)大枣(二枚,去核)

煮三杯,先服一杯,即啜稀粥一碗,覆被令微汗佳,不可使汗淋漓。得汗服第二杯,不必啜粥,覆被。如不汗,再啜粥,覆被如前。汗后避风要紧。

初十日 脉不浮,外感已解,但弦细,而畏冷,中阳虚也。去细辛

桂枝(四钱)干姜(二钱) 小枳实(二钱)

十三日 于前方加∶

广皮(二钱)

十三日 脉双弦,咳而呕,胃咳也。

半夏(八钱) 云苓块(一两)生姜(五钱) 广皮(三钱) 小枳实(三钱)

煮三杯,三次服。

正月十六日 脉沉弦而缓,饮居右胁,呕痰由肋痛外至脊背恶寒,由厥阴内犯阳明,外犯太阳也。与逐胁下之饮法。

苏子霜(三钱)香附(三钱)桂枝尖(三钱)旋复花(三钱) 广皮(三钱) 小枳实(二钱)降香末(三钱)青皮(二钱)生姜(五钱) 姜半夏(五钱)干姜(二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