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学通史》一、中医药发展·
(一)中医教育
台湾中医界为争取举办高等中医教育,先后与日本殖民统治者、民国政府等进行了六十多年的抗争与申请,终于1958年得到批准。1958年在台中市正式开学。七十年代末,“台湾都市与乡镇居民之医疗保健行为研究”,发现都市家庭有60%曾看过中医,乡镇居民家庭有70%看过中医;中医的补方、补品、针灸、单秘验方及中成药,更是极为流行,或与西医疗法合并使用,这一调查之结果,也给中国医药学院的中兴以有力的支持。
中国医药学院在“经过一段荜路篮褛艰辛时日,本赖创办先进及历任董事努力,得以成长茁壮,至民国六十一年(1972),陈立夫先生担任董事长,郑通和先生担任院长后……”。至1995年,“中国医药学院规模,已颇齐全,大学部有十个学系,夜间部亦有药学、护理两系,研究所硕士班有六所,其中三所设博士班”。十个系在校学生3968名,其中中医中药学系在校学生1267名。另外有中国医学研究所、中国药学研究所等六所培养研究生,共有硕士生141名,博士生52名,其中中医中药之硕士生57名,博士生35名。另外,该院还创设中药展示馆,1996年始正在改建为中医药展示馆,颇富特色。
中国医药学院有两所附设医院,即1980年成立于台中市附设医院,规模宏大,中西医学科齐全,是台湾中部地区容量最大的医院之一。另一所即1985年设立于北港的附设医院。两院均为中西医合作之医院,亦为医学系及中医系学生实习场所。
(二)中医中药科研工作
台湾地区研究中药之历史比较早,在日伪时期已有开展,但中医研究应当说是比较晚的。1957年,台湾国立中国医药研究所正式成立筹备处,1956年台湾立法院第十一次院会通过中医教育法案:设置中医学校及成立研究机构。次年成立中国医药研究所筹备处,1963年正式成立国立中国医药研究所。该所自筹备之日起至今己40年,其研究工作的重点似仍以中药之研究为最。
国立中国医药研究所经1995年元月立法院三读通过含54位研究人员共99人之编制,数十年来,除从事生药学及组织培养外,主要从事中药化学成分之分离、鉴定及合成,以期发现作用於心血管、中枢神经、免疫系统、抗癌及抗病毒之药物。也从事中药成份毒性及药物动力学之研究。
在其图书馆及资讯组,对中医典籍进行整理研究,并与中国医药学院合作,编辑出版学术刊物——《中医药杂志》。关于中医文献整理研究,如对《黄帝内经素问》等古典医籍的整理与编辑新解,出版推广。同时,编辑出版现代中医药专著与研究成果,以及期刊,目录、资讯网络、资料库、影像等等。
(三)中西医整合研究
1993年在台中创建了中西医整合研究会,推动交流中西医整合学术研究。
在癌症研究方面,运用先进的现代科学设备,采用中医辨证论治与针灸、割治方法,系统观察癌症治疗的经验,取得了若干有价值的结果。例如:中药的抗突变、中药诱导细胞分化、增加免疫系统功能等。
关于肝炎的研究:台湾乙型肝炎之发病率比内地更为严重,由台湾行政院肝炎防治委员会统筹规划,卫生署具体实施,国科会推动相关基础研究及乙型肝炎免疫制剂开发等,鉴于现代医学对乙型肝炎尚无理想防治方法,他们集中力量把研究重点转到中医中药。在临床研究方面确定研究模式,脉诊现代化研究,辨证分型研究,辨病治疗研究。
关于泌尿系疾病治疗研究:他们对中医治疗此类病的利水法、益气健脾法、清热利湿法、活血化瘀法、通腑逐水法、固涩法等结合肾小球肾炎、慢性肾炎、狼疮性肾炎、慢性肾功能不全、尿路结石、感染及肾移植反应等,进行了比较系统的观察研究,获得了很好的效果。
关于糖尿病研究:由国科会、卫生署联合在八十年代始,将糖尿病中医治疗与降糖方药实验研究以及有效方药成分提纯,纳入重点研究范畴。在筛选降糖中药方面,证实长春花、菝葜等20多种中药经皮下注射,有明显的降血糖作用,熟地等口服有降血糖作用,其中生地、苍术等降血糖作用强而持久。
(四)针灸研究的发展
七十年代初,台湾国科会牵头召集荣民总医院、三军总医院、台大医院、台大医学院、国防医学院等,成立了针灸研究小组。确定以传统针灸为基础,以现代医学技术及学理,观察针灸对疾病治疗、镇痛与麻醉之实效,从而探讨其生理、生化以找其作用机理。
为了交流内外经验,先后由国科会于1975年组织召开第一届针灸研讨会,有40多位学者报告了他们的研究论文。
1982年,由卫生署与中国医药学院联合举办第一届国际针灸研讨会。1986年又召开了第二届国际针灸研讨会,进一步促进台湾针灸的内外交流与深入发展。
台湾针灸之研究除基础理论探索与临床研究不断取得新的进展,积累与创造了不少新观点,新假说与某些成果外,使针灸学术在台湾获得空前的普及,不但中医界给予针灸学术以新的关注,更在西医界、生物物理等现代科学界得到学者们的重视。
(五)中医书刊整理与出版
1950~1969年,虽然在中医处境方面逐渐有所改善,甚至中医高等医学院校中国医药学院已经创办,国立之中国医药研究所也已正式建立,但出版中医药书刊仍是很不景气的。据统计:五十年代出版之中医书包括翻印者仅三种;六十年代虽有所增加,也只有12种,其中包括中医综合著作3种,内科1种,妇科1种,儿科2种,针灸2种,中药2种,方剂1种。
1970~1979年,随着中医在全球影响的进一步扩大,据统计在此十年间出版中医药图书多达40多种,尤以临床各科之图书增加更快。比前二十年年增长30多倍。
1980~1989年,台湾中医药事业得到进一步发展,中医药书刊出版市场扩大,社会需求日益增长,此期仅前五年出版的中医药书籍已达880余种。不但数量上进一步迅猛增加,而且在学术水平上也有了明显的提高。
中医药期刊,与中医药图书之出版大体相似,前期不但数量少,且多时办时停,质量亦较差。后期特别步入八十年代,期刊数量明显增加,仅1989年新登记的期刊就有8种,使其总数多达20余种,所刊学术论文无论在数量上质量上都有了显著的提高。九十年代以来,台湾中医药期刊逐渐增加了大陆学者的论文,使两岸中医药学术交流空前发展。台湾中医药学术刊物在国内外学术界影响较大者,当首推中国医药学院与国立中国医药研究所联合编辑出版的《中医药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