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三黄解毒汤

三黄解毒汤

①《妇科玉尺》卷二方。大黄黄连黄柏黄芩、焦栀子等分。水煎服。治妊娠伤寒五、六日后,表邪悉去,但烦躁发热大渴,小便赤,大便秘,或利下赤水六脉沉实,邪在里者。若得沉弦有力之肝脉,内症烦满消渴,倍栀子,加当归一钱半、甘草五分;得沉数有力之心脉,内症烦躁心中热,倍黄连,加麦门冬一钱;得沉缓有力之脾脉,内症腹胀满谵妄,倍大黄,加枳实厚朴各一钱;得沉滑有力之肺脉,内症喘咳胸满多嚏,倍黄连,加桔梗五分、葶苈子一钱;得沉实有力之肾脉,内症下重足肿,寒而逆,倍黄柏,加熟地黄一钱、炮姜五分。②《疡医大全》卷十七方。黄连二钱,黄芩、焦栀子、黄柏各一钱五分。水煎服。治咽痛

猜你喜欢

  • 明睛地黄丸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七方。生地黄、熟地黄各一斤,牛膝(酒浸)三两,石斛、枳壳(麸炒)、防风各四两,杏仁(去皮尖,麸炒黄,研去油)二两。为细末,炼蜜为丸,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腹、食前温酒吞下或米汤

  • 息必鼾

    出《伤寒论》。指睡眠时发出的呼吸粗鸣声。即鼾。详该条。

  • 五官之一。又名明堂。隆起于面部中央。上端连于额部,名为頞,又名山根、下极、王宫。前下端尖部高处,名为鼻准,又名准头、面王、鼻尖。鼻准两旁圆形隆起部分,名为鼻翼。鼻之下部有两孔,名为鼻孔。頞以下至鼻准,

  • 热结

    指热邪聚结而出现的病理现象。如热结于胃肠,则出现腹痛、大便燥结、甚则潮热谵语、脉沉实等症。若热邪搏结血分,则出现蓄血证。《温病条辨》:“热结旁流,非气之不通,不用枳朴,独取芒硝入阴以解热结。”《伤寒论

  • 杨璇

    【介绍】:见吕田条。

  • 精神内守

    指精气内存,神不妄动,以保持充沛的正气,从而抗拒病邪的伤害。《素问·上古天真论》:“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与《素问遗篇·刺法论》的“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前后互参

  • 产后风冷虚劳

    病证名。又名产后风虚冷劳。《诸病源候论》卷四十三:“产则血气劳伤,脏腑虚弱,而风冷客之,风冷搏于血气,血气不能自温于肌肤,使人虚乏疲顿,致羸损不平复,谓之风冷虚劳。若久不瘥,风冷乘虚而入腹,搏于血则否

  • 胆黄

    ①三十六黄之一。《圣济总录》卷六十一:“病人体上黄绿色,胸中气满,或硬,不下饮食,此是胆黄。”治宜用灸烙法或用黄芩汤。参见黄疸有关各条。②指惊恐胆虚而致的黄疸。《太平圣惠方》卷五十五:“胆黄者,面色青

  • 王焘

    【生卒】:约670~755【介绍】:唐代医学家。郿(今陕西郿县)人。出身世家,喜爱医学。在弘文馆(国家图书馆)任职二十多年内,有条件博览群书,采集诸家医方。后被贬至房陵,仍继续整理医学文献,编成《外台

  • 香橘散

    《张氏医通》卷十四方。小茴香(盐水炒)五钱,橘核(去壳研,压去油)、炒山楂肉、大茴香(盐水炒)各一两。为末,每服三至四钱,空腹温酒调下。治睾丸偏堕。如睾丸肿大痛甚,左右移换者,加木香、沉香各三钱,川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