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诊法之一。诊察食指掌面的表浅小静脉。幼儿皮肤薄嫩,指纹比较明显,三岁以下的小孩,常结合指纹的变化以辅助切诊。此法始见于唐代王超《水镜图诀》,是从《灵枢》诊鱼际络脉法发展而来,主要是观察指纹的颜色和
病证名。见《证治要诀·哮喘》。指气喘而无咳嗽痰涎的病症。因喘逆未见痰涎,故称为干喘。多由情志郁结,气机壅逆所致。《医学入门·喘》:“七情气急无声响,惊忧气郁,惕惕闷闷,引息鼻张,气喘,呼吸急促而无痰声
证名。《素问·玉机真藏论》:“病筋脉相引而急,病名曰瘛。”瘛与拘挛、拘急之义相近。参见拘挛、拘急、瘛疭各条。
病证名。见《竹林女科证治》。指经期忽然作渴误食生冷,遍身潮热,痰气急满,恶寒,四肢厥冷一证。治宜辛温解表。方用五积散之类,或酌情用厚朴、陈皮、茯苓、白芷、枳壳、川芎、半夏、香附、苍术、柴胡、干姜、青皮
【生卒】:1878~1961【介绍】:现代正骨医生。四川成都人。擅长骨伤科,其手法具有独到之处。其门徒曾将其治疗经验整理成《杜自明正骨经验》出版。曾任全国政治协商会议委员会委员。
见《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为照山白之别名,详该条。
见《本草纲目》。为繁缕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见《普济方》卷二百四十九。指阴囊部肿硬。多见于小儿。宜外用地黄散(干地龙研末)生薄荷汁调涂。《婴童百问》:“小儿外肾肿大,茎物通明,牡蛎粉研极细,鸡子清调敷为佳。”参见脱囊、阴肿、疝气条。
指营卫在夜半会合。《灵枢·营卫生会》:“夜半而大会,万民皆卧,命曰合阴。”马莳注:“合阴者,皆静而卧,真阴胜之候也。”
见《外科正宗》。即皮肤针。见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