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进针时,针体和穴位皮肤间的角度而言。一般分为直刺、斜刺和横刺三种。采用何种角度主要与穴位的所在部位和治疗要求有关。有时同一穴位亦可采用不同角度进行针刺。
①古代医药官职名。南北朝时期北周以及隋、唐两代的太医署、尚药局内,均设有本职,掌管药物。人数由2~12人不等,唐代主药官阶从六品下。②处方中针对主要病因或主要病机及其主要证候,发挥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
见《张氏医通》卷十。即经闭。详该条。
病证名。见《验方新编》卷五。婴幼儿夏暑季节,腹泻,排出物如水样。多因感受暑湿之邪,浸渍肠胃所致。其症多兼小便赤涩或小便不通。治宜清暑利湿,用四苓散加木瓜、木通、车前子。
见《兰台轨范》卷一。即四磨汤,见该条。
病证名。见《证治准绳·杂病》。指因脏气本寒,复感风寒或伤于生冷所致的呃逆。《证治汇补·呃逆》:“寒呃,朝宽暮急,连续不已、手足清冷、脉迟无力。”治宜温散。可用丁香散、沉香降气汤、荜澄茄散、羌活附子汤、
病名。见晟叔来《增订达生篇》。指乳头收缩内陷者。由肝经受寒,气敛不舒所致。症见乳头收缩肉里。治宜温经暖肝。方用暖肝煎(黄芪、当归、白芷、防风、木通、干姜、肉桂)。
《温病条辨》卷二方。金银花五钱,连翘三钱,甘草一钱,麦门冬、生地黄各四钱。水煎服。治阳明温病下后,无汗脉浮者。
见《分类草药性》。为羊屎条根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出明·龚居中《外科活人定本》卷二。生于乳头之下的痈肿。因乳根穴而得名,故云。详乳痈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