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久痢

久痢

痢疾久延不愈者。见《诸病源候论·痢病诸候》。多因痢症久延,脾胃亏损,中气下陷所致。症见大便常带粘冻血液,腹部隐痛,虚坐努责,甚至脱肛肌肉消瘦,神疲乏力,食欲减退等。《丹溪心法·痢》:“下痢久不止,发热者,属阴虚,用寒凉药,必兼升散药并热药。”又:“其或久痢后,体虚气弱,滑下不止,又当以药涩之。可用诃子肉豆蔻白矾半夏。甚者添牡蛎,可择用之,然须用陈皮为佐,恐大涩亦能作痛。”《景岳全书·杂证谟》:“久痢阳虚,或因攻击寒凉太过,致竭脾肾元神而滑脱不止者,本原已败,虽峻用温补诸药,亦必不能奏效矣,宜速灸百会气海天枢神阙等穴以回其阳。”《张氏医通·大小府门》:“久痢不瘥,虽所下渐减,而津血枯槁,肛门涩滞者,千金羊脂煎,润以导之。”“久痢,虚冷,滑脱,脉细,皮寒,少气,畏食,不能言,或时发虚热者,附子理中汤,加肉桂肉果、诃子。”《慎斋遗书·痢》:“久痢必用制过乳香、没药行气行血。盖气行则后重自除,血行则便脓自止,再用白芷醒脾人参补气甘草白芍和中。痢久,小腹痛,破故、小茴、杜仲以固肾,痢不止加续断;久痢,腹痛,如湿热为害里急后重者,用姜汁炒川连。”一般治久痢脱肛脾虚下陷,宜用三奇散补中益气汤肾气不固,用桑螵蛸散阴血已亏,湿热未尽,用驻车丸脾肾阳虚,渐见滑脱者,用桃花汤真人养脏汤等方。参见痢疾、虚痢等条。本病可见于慢性结肠炎、局限性肠炎、溃疡性肠结核、慢性细菌性痢疾及阿米巴痢疾等疾患。

猜你喜欢

  • 心主手厥阴经病证

    病证名。指手厥阴心包经经气异常而致的病症。《灵枢·经脉》:“心主手厥阴心包络之脉,……是动则病手心热,臂肘挛急,腋肿,甚则胸胁支满,心中憺憺大动,面赤,目黄,喜笑不休。是主脉所生病者,烦心,心痛,掌中

  • 网虫

    见《现代实用中药》。为蜘蛛之别名,详该条。

  • 宣痹通阳

    通阳法之一。宣散痹阻、温通阳气的方法。如胸痹证,因胸阳不振,浊阴上逆,痹阻气机,用栝蒌薤白白酒汤。

  • 火殃竻

    见《广州植物志》。即火秧竻,详该条。

  • 云岐子

    【介绍】:见张璧条。

  • 并行

    标本治法。指疾病比较轻浅的,用药可兼顾主症,兼症,或标病、本病同时治疗。《素问·标本病传论》:“间者并行。”

  • 伤寒补亡论

    书名。20卷(其中卷16明代即亡佚,实存19卷)。宋·郭雍撰于1181年。作者鉴于当时所见《伤寒论》已有残缺,遂取《千金方》、《类证活人书》以及庞安时、常器之等诸家学说,参合个人见解作为补充,故题名“

  • 羌活四物汤

    《症因脉治》卷一方。羌活、防风、当归、生地黄、川芎、白芍药。水煎服。治风中于左,邪入厥阴,口眼歪斜。如身痛加秦艽、钩藤、柴胡。

  • 诸寒之而热者取之阴

    治则。出《素问·至真要大论》。用苦寒药治热证,热象不减而反增,这不是有余的热证,而是真阴(肾阴)不足的虚热,应滋补肾阴,热象自除。参见壮水为主,以制阳光条。

  • 解暑三白汤

    《杂病源流犀烛·六淫门》卷十五方。茯苓、泽泻、白术各二钱,生姜三片,灯草二十茎。水煎服。治冒暑作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