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五噎

五噎

病证名。①指气噎忧噎食噎劳噎思噎五种噎证。《诸病源候论·否噎病诸候》:“夫五噎,谓一曰气噎,二曰忧噎,三曰食噎,四曰劳噎,五曰思噎。虽有五名,皆由阴阳不和,三焦隔绝,津液不行,忧恚嗔怒所生。”②从病因上分,又有因气滞血瘀、火炎、痰凝、食积五者所致噎者。《证治汇补》卷五:“有气滞者,有血瘀者,有火炎者,有痰凝者,有食积者,虽分五种,总归七情之变。”参见噎、噎膈条。

猜你喜欢

  • 蜞(qí 其)针法

    外治法之一。见《本草拾遗》。蜞即蚂蜞,又称蚂蝗、水蛭,其头部有毒腺,吮血时分泌一种毒液,使血不凝聚,故用此以吸取痈疽之血脓,称蜞针法。操作时取大蚂蝗一条,入笔管内,以管口对疮头,使蜞吸吮恶血,促其毒消

  • 张时彻

    【生卒】:十六世纪【介绍】:明代官吏。字惟静。鄞县(今浙江宁波)人。嘉靖癸未(1523年)进士,历任南京兵部尚书等职。曾抄录并保藏治病方剂,并编成《摄生众妙方》。

  • 子容

    【介绍】:战国时医家。扁鹊的弟子,详见子阳条。

  • 暗风

    病名。①见《素问玄机原病式》。指由脏腑失调所致的风阳上亢的疾患,与内风相似。因在不知不觉中自内部逐渐发生,故称“暗”。以头晕目花为主要证候。《医钞类编·头痛门》:“暗风,头旋眼黑,昏眩倦怠,痰涎壅甚,

  • 午后昏蒙

    病证名。“因阴虚不足,滞而不行,血至午后则敛,而气不充其血”(《古今医统》),故于午后视物昏朦。宜滋阴、益气、补血,用回阳汤加减。

  • 食积泻

    病名。即伤食泻。何惠川《文堂集验方·泄泻》:“食积泻,或胀或痛,痛甚而泻,泻后痛减,得食又痛,粪色白者是。”详伤食泻条。

  • 陆地仙经

    养生著作。撰者不详。清·马齐录。刊于1726年。书中介绍多种简便易行养生却病术,如涂搓自助颜、膝风摩涌泉、猿臂和血脉、熊颈免痰涎、鼓呵消积聚等。作者主张养生须注意节饮食、慎起居、惜精气。现存清代抄本,

  • 明堂人形图

    书名。见《新唐书·艺文志》。1卷。唐·甄权撰,已佚。

  • 胃咳

    病名。指胃气上逆而致咳者,症见呕而咳,甚则吐蛔者。《素问咳论》:“脾咳不已,则胃受之;胃咳之状,咳而呕,呕甚则长虫出。”治用乌梅丸、异功散加川椒、乌梅,加味二陈汤等。参见脾经咳嗽条。

  • 擒拿法

    推拿方法名。①泛指捏、拿一类的推拿方法。②是使咽喉肿胀疼痛剧烈的病人可以进食的一种推拿手法。又称喉科擒拿法、宽喉法。操作方法有二种:①病人正坐,医生立于一侧,将病人的一侧上肢侧平举,用与病人同侧之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