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卒】:约1589~1668【介绍】:明末清初医家。字卿子。祖籍江西,迁居杭州。年轻时体弱多病,医治无效,于是查阅古今医书,钻研医术,不仅治愈己病,且行医当地,很有名声,四方求治者很多,以致后人称他
【介绍】:见程式条。
病名。见《郑氏女科家传秘方》。指乳房胀痛发热者。即蒸乳。详该条。
病名。顶骨前囟部损伤。出《医宗金鉴》卷八十八。多因跌打、坠撞所致。轻者仅局部肿痛,骨缝绽开,泛恶昏睡;重者骨陷损脑,身软屈手,昏迷不醒,气息微弱。治疗参见脑骨伤条。
《妇科玉尺》卷二方。香附、川芎、当归、白芍药、艾叶、熟地黄、麦门冬、杜仲、橘红、甘草、青蒿。水煎服。治血虚有寒,经水后期。若病甚,并半边头痛,加菊花、藁本、荆芥、童便,去艾叶、杜仲、香附、橘红。
《卫生宝鉴》卷十六方。罂粟壳(蜜浸炒)六两,乳香、肉豆蔻、砂仁各一两半,当归、白芍药、木香、丁香、诃子皮、藿香、黄连、青皮(去白)、陈皮、炙甘草、厚朴(姜制)各一两,炮姜、枳实(麸炒)各半两。为细末,
证名。又名眉眶痛。为多种疾病常见之证候。①“眉骨者,目系之所过,上抵于脑,为目属于脑也”(《证治准绳·杂病》)。故诸阳经病或风热毒邪上攻下注于目睛者,遂从目系过眉骨,与眉骨相并而痛。若系心肝壅热或风热
结扎疗法之一。适用于2、3期内痔。方法:肛门部消毒、局麻后,将内痔拉出肛外,以丝线在痔根处结扎,然后置凡士林纱条于肛内。术后服麻仁丸。
病名。见《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四。多由七情郁结,气滞血瘀,痰浊凝聚所致。喉间结硬块,状如龙眼,胀塞于喉,致呼吸障碍,饮食难进。治宜解郁疏肝,消肿散结。可选用柴胡疏肝散、桃红四物汤等加减。或结合全身情况
古代医学分科之一。宋代未独立设科,元、明代医学分十三科,始独立设咽喉科。参见十三科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