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药品化义》。即延胡索,详该条。
舌中央见灰色苔。多见于寒热夹杂的吐蛔症,伴有消渴、气上冲心,饥不欲食,食即吐蛔等证。宜安蛔止痛。亦有见于实热里证者(见《伤寒舌鉴》)。
证名。见《素问玄机原病式》。多由风燥伤表,内郁血分以致耗伤津液,气滞血枯而成。患处皮肤干涩枯燥,甚则裂口、出血、疼痛、手足干枯不荣。治宜养血润燥,佐以清火。内服四物汤去川芎,加麦冬、花粉、黄柏、五味子
见《神农本草经》。为泽兰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见屠鹏条。
证名。见《备急千金要方》卷六上。指白睛赤候风火眼。《秘传证治要诀》卷十:“赤眼有数种:气毒赤者,热壅赤者,有时眼赤者,无非血壅肝经所主。”即目赤,参见该条。
出《灵枢·病传》。①指疾病的传变。②《灵枢经》篇名。本篇主要论述病邪在内脏之间的传变,故名。内容以外邪侵入脏腑后,根据五行相克的关系来阐明疾病在脏腑之间相传的关系,并测知其预后。
见《全国中草药汇编》。为玉龙鞭之别名,详该条。
出《履岩本草》。即酢浆草,详该条。
见《太平圣惠方》卷六十一。指识别疮疡之属于邪实或正虚之证者。凡疮疡初起,患处肿块坚硬,焮红壮热,溃后脓稠,口渴便秘,脉洪大为实证。初起患处漫肿,质软,局部温度不高,溃后脓水清稀,疮色晦暗,精神不爽,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