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阳和汤作蜜丸,治证同。见阳和汤条。
病名。见《外科理例》卷五。即发于环跳穴的附骨疽。详附骨疽条。
【生卒】:十九世纪中叶【介绍】:清末医生。江苏上元人。业儒兼通医,1853年太平军攻克江宁(南京)后,在内医场斐成主持下,以民间药物治疗东王杨秀清属下军内的疫病,有效果;并曾随李俊良等医生为东王杨秀清
病人口燥咽干,只想用水漱口,而不欲咽下。可见于热性病,热入营血或瘀血内阻的病证。《伤寒论·辨阳明病脉证并治》:“阳明病,口燥,但欲漱水不欲咽者,此必衄。”《金匮要略·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治》:“
见伤寒论直解条。
指在一般情况下经脉气血之多少。《素问·血气形志篇》:“夫人之常数,太阳常多血少气,少阳常少血多气,阳明常多气多血,少阴常少血多气,厥阴常多血少气,太阴常多气少血。此天之常数。”
病名。出《疡医准绳》卷二。疔疮生于脐部,多见于婴幼儿。证治见疔疮条。
内丹和外丹的合称。各详该条。
病名。指元气素虚,反复日久的哮证。《寿世保元·哮吼》:“哮吼十数年,发则上气喘促,咳嗽吐痰,自汗,四肢发冷,六脉沉细,此气虚脾弱。”《类证治裁·哮症》:“伤暑热而发者为热哮,为虚,其盐哮、酒哮、糖哮,
【介绍】:见罗天益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