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清·刘士季《草木便方》。为笔筒草之别名,详该条。
见《浙江民间常用草药》。为莸之别名,详该条。
是指以针刺鼻上特定部位来治疗疾病的方法。鼻和经络脏腑有密切联系,“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宗气上出于鼻而为臭。”(《灵枢·邪气藏府病形》)。《灵枢·五色》明确指出,“明堂者鼻也。”“五藏次于中央,
见《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天津南开医院)。柴胡9~15克,黄芩、半夏、木香、郁金、车前子、木通、栀子、生大黄(后下)各9克,茵陈15克。水煎服。功能舒肝理气,清热利湿。治湿热型急性胆囊炎,右胁持续性
病名。出《中藏经》卷三。五丁之一。属肝经,起于目下,始如瘤瘢,其色青,硬如石,使人目昏昏然无所见,多恐悸,睡不安宁,或生筋骨之间,久则危,可用紫花草敷疮上。余参疔疮条。
【介绍】:见舒诏条。
清热、补阴药合用的治法。具有补阴退热的作用。如燥伤肺胃,症见咽干口渴,或热,或干咳少痰者,用沙参麦冬汤。如肺肾阴亏,虚火上炎,症见咽喉燥痛、咳嗽气喘、痰中带血、手足烦热,舌红少苔,脉细数者,用百合固金
【介绍】:见魏鉴条。
出《本草纲目拾遗》。为蕨麻之别名,详该条。
出《诸病源候论》卷十。即痘疮。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