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删繁本草

删繁本草

书名。见《通志·艺文略》。5卷。唐·杨损之撰。杨氏“以本草诸书所载,药类颇繁,难于寻检。删去其不急并有名未用之类”(《补注神农本草》),已佚。

猜你喜欢

  • 黄中夹黑通尖舌

    舌中央黄苔,从舌根至舌尖见一条黑苔。乃心、肺、脾、胃、肾、大肠、小肠均热极之候,若两感伤寒见此舌,为邪已入阴,治法与实热证同。可用苦寒清热、通里攻下(见《辨舌指南》)。

  • 陈承

    【介绍】:北宋医家。武林(今安徽贵池)人。早年丧父,母子居淮阴间,钻研医学,治病多有奇效。因见《本草》、《图经》二书流传不广,于是将二书合编,并附以古今论说和己见,1092年(元祐七年)编成《重广补注

  • 小儿推拿辑要

    推拿专著,3卷,周松龄撰,刊于1843年。上卷为儿科诸病诊法及歌诀;中卷述儿科各病的推拿手法;下卷列推拿穴位及手法图说。内容多从前代同类著作中辑选,缺乏新的补充。

  • 疳积酿泻

    出《证治准绳·幼科》。即疳泻。详该条。

  • 率骨

    见率谷条。

  • 粘汗

    证名。见《杂病源流犀烛·诸汗源流》。即油汗。详绝汗条。

  • 大方

    七方之一。方剂之大者。对于邪气强盛,病有兼证的可使用大方。《儒门事亲》卷一:“夫大方之说有二,有君一臣三佐九之大方,有分两大而顿服之大方,盖治肝及在下而远者,宜顿服而数少之大方,病有兼证而邪不专,不可

  • 摄营煎

    见《景岳全书·新方八阵》卷五十一。即寿脾煎,见该条。

  • 筋燥

    病证名。指筋脉干燥,屈伸不能自如之证。《圣济总录纂要》卷二:“天癸亏而凝涩,则肾脂不长。肾脂不长,则髓涸而气不行,……外证当挛节,则以髓少而筋燥,故挛缩而急也。”多由肝经燥热,血液衰少,或肾虚髓少,筋

  • 经来饮食后即吐

    病证名。《竹林女科证治》:“此因痰在胸脘,阻隔米谷,不能下胃,急服乌梅丸化其痰涎,后服九仙夺命丹(豆豉、木香、陈皮、山楂、草果、枳壳、茯苓、厚朴、苍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