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剥苔

猜你喜欢

  • 息肉瘿

    病名。《诸病源候论》卷三十一:“有息肉瘿,可割之。”指瘿瘤状如息肉者。参见瘿条。

  • 东松岗哇

    【介绍】:唐代著名医学家。其汉名难以查考。约生活于公元八世纪。藏王赤松德赞执政(754~797)时期,应聘入藏。据载,赤松德赞曾给予王室侍医职衔。后因赤松德赞患病,再次应邀入藏,并很快治愈赤松德赞的病

  • 尾桩骨折

    病名。见《伤科补要》卷二。即尾骨伤。见尾闾骨伤条。

  • 细辛大黄丸

    《痧胀玉衡》卷下方。又名十五号明夷方。细辛、大黄、枳实、厚朴、麻仁、青皮、桃仁(去皮尖)各等分。为细末,水泛为丸,每服一至三钱,淡姜汤稍冷送下。治痧,大便干结,气血不通,烦闷壅盛而昏沉者。

  • 李月池

    【介绍】:见李言闻条。

  • 足跟疮

    病名。生于足跟的慢性溃疡。出《外科枢要》卷三。又名兔啮。由湿热郁结不化或局部受压磨擦,邪滞血瘀而成。初起患处肿胀,红紫疼痛,溃烂流脓;重则肉烂骨露,顽固难愈。治宜清热利湿,消肿止痛。内服仙方活命饮加减

  • 阴廷

    位于阴囊之后、会阴之前的高起部分。《身经通考·身经问答》:“下极之前,男为阴廷,女为窈漏。”

  • 医学从众录

    书名。8卷。清·陈念祖编撰(初撰时曾托名叶桂,后收回用其本名)。刊于1820年。作者的临床医学宗法张仲景,兼采后世诸家。编撰此书是“就世俗之共奉者,采其名言,录其方治”而成,故以“从众录”为书名。本书

  • 食劳疳黄

    病证名。见《医学纲目》卷二十一。又名食劳黄、黄胖。多因脾虚宿有食积,劳伤过度,湿热虫积所致。症见肤色萎黄,面浮足肿,口淡口苦,脚痠,气急,腹胀泄泻,脉虚弦等。治宜培脾益血,清化湿热。方用大温中丸、小温

  • 小儿偏风

    病证名,又名偏风口噤,指小儿半身不遂,口眼歪斜的证候。《证治准绳·幼科》:“若足阳明胃经气虚,风邪所乘,其筋脉偏急者,属外因;若足厥阴肝经风热乘脾,筋脉偏急者,属内因。若脾肺虚弱,腠理不密,外邪所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