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华洋脏象约纂

华洋脏象约纂

书名。3卷,附录1卷。清·朱沛文编撰于1892年。本书汇集中西医有关人体结构、解剖图谱,参述己见编著而成。卷上为五脏六腑形态、部位、功能;卷中为眼、耳、鼻、及骨骼结构、功能;卷下为十二经脉、气血营卫等生理作用及西医脏腑解剖图谱。所引资料先中后西,中医自《内经》迄清代诸家论述均有摘录,内容较为丰富、系统,并指出前人对脏腑记载上的一些错误。附录为有关诊病、读书等杂论。

猜你喜欢

  • 牙疔

    病名。多因阳明火毒或大肠经湿热结聚而成。症见牙龈肿起如粟,色红,疼痛连及腮颊。《医宗金鉴》卷六十五:“牙疔牙缝胃火成,大肠湿热亦可生,肿如粟米连腮痛,若兼麻痒即黑疔。”治宜解毒清热,消肿止痛。可选用黄

  • 肝气犯胃

    参见肝气犯脾、肝胃不和各条。

  • 湿热痿

    痿证之一。见《医学纲目》卷十七。由于湿热伤筋所致。《素问·生气通天论》:“湿热不攘,大筋软短,小筋弛长,软短为拘,弛长为痿。”证见腿足痿软、微肿,或足趾麻木,伴有身重胸闷,小便赤涩,舌苔黄腻,脉象濡数

  • 熊柳根

    见《福建民间草药》。为黄鳝藤之别名,详该条。

  • 滋养肝肾

    ①治疗肝肾阴虚的方法。病人表现头晕、面红升火、眼花耳鸣、腰部痠痛、咽干、夜卧不安,或有盗汗、尿少色黄,舌红苔少,脉弦细,用杞菊地黄丸。②是滋肾阴以润养肝阴的方法,即滋水涵木法。见滋水涵木条。

  • 神仙追毒丸

    即紫金锭,见该条。

  • 腰重

    证名。见《中藏经·论肾藏虚实寒热生死逆顺脉证之法》。指自觉腰部沉重。多因肾虚水湿停滞所致。宜用甘姜苓术汤、三圣汤、渗湿汤、轻腰汤等方。参见肾着条。

  • 太阴头痛

    病证名。三阴头痛之一。《兰室秘藏·头痛门》:“太阴头痛,必有痰,体重,或腹痛为痰癖,其脉沉缓,苍术、半夏、南星为主。”《冷庐医话》卷三:“太阴、少阴二经虽不上头,然痰与气逆壅于膈,头上气不得畅而亦痛。

  • 拯济换骨丹

    《医垒元戎》方。槐角子、人参、桑白皮、苍术、白芷、何首乌、蔓荆子、威灵仙、防风各二两,五味子、苦参、香附、川芎各一两,麝香、冰片各二钱。为细末,另用麻黄(去根节)十斤,水煎去滓,熬膏和丸,每两作十丸,

  • 三炁(qi 气)降龙丹

    《白喉条辨》方。西洋参、生石膏、海浮石、生牡蛎、阿胶(或燕窝)、白芍药、生地黄、龟板、珍珠母、麦门冬、犀角。为末和丸,旋覆花、竹茹煎汤代水送服,服时冲入竹沥、鲜莱菔汁。治太阴燥火炽盛,白喉初起,咽燥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