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喉瘖

喉瘖

病名。瘖同喑。即失音。《罗氏会约医镜》卷十四:“瘖者,谓有言无声,非绝然之不语也。”临床上常可分为暴瘖久瘖。此外舌瘖系由中风舌强转动不灵,语言謇涩,此喉咽声音如故。详见舌瘖条。聋哑人因耳聋,不会说话,非指此也。暴瘖者,多属实证,卒然而起,常由风寒外袭,客于肺系。”此亦为风冷所客,使气道不通,故声不得发而喉无音也。”(《证治准绳·幼科》卷九);或由风热犯肺,热灼津伤,痰热互结,气道受遏,肺气雍塞,致(肺)金实不鸣治法:属风寒者,宜辛温发散,可选用九味羌活汤加减;属风热者,宜辛凉疏散,可选用银翘散加减。本症可见于今之急性喉炎,痉挛性失音等。久瘖者,多属虚证,由高声谈唱日久,久咳不止,气阴两耗,或肺肾阴亏,咽喉失于濡养所致,即(肺)金破不鸣。《景岳全书·杂证谟》卷二十八:“声由气而发,肺病则气夺,此气为声音之户也。肾藏精,精化气阴虚则无气,此肾为声音之根也。”治法:属气阴两亏者,宜益气养阴,用八珍汤归脾汤等加减;属肺肾阴亏者,宜滋养肺肾,用生脉散左归饮六味地黄汤等加减。本症可见于今之声带麻痹、喉癌、慢性喉炎、喉部梅毒、喉部结核等。

猜你喜欢

  • 热涎

    六涎之一。指劳伤精气,髓海空虚,虚热内生,灼液而成的痰涎。《史载之方》:“脏腑骨槽,虚热转盛,其涎所积,隔在中焦,因其肾脏之虚寒,邪气与热涎相交,发为疼痛。”

  • 伤寒来苏集

    书名。即清·柯琴所撰《伤寒论注》、《伤寒论翼》、《伤寒附翼》之总称。各详该条。解放后有排印本。

  • 白竻花叶

    见《福建中草药》。为白竻之别名,详该条。

  • 子痢

    病证名。《叶氏女科证治》卷二:“妊娠下痢名曰子痢。”

  • 惊涎入肺

    病证名。亦名惊风入肺。《幼幼新书》卷二:“惊风入肺少人知,八锦纹中子细推。环子作纹如面白,涎声潮响急须医。”其特征惊风,指纹呈环形,伴有面白,涎声潮响,气急。兼搐者名“惊涎潮搐”。治宜先服宣风散(钱乙

  • 王蘧(qú 渠)

    【生卒】:十一世纪【介绍】:宋代医家。1088年(元祐三年)在京都开封任官职时患背疽,因医治疗不愈,后经徐州萧县(今安徽省萧县)张生为其火灸、敷药,约一月疮平。遂将所得有效方药编为《经效痈疽方》一卷。

  • 痢疾罐

    见《贵阳民间药草》。为朝天罐之别名,详该条。

  • 四金丸

    见《校注妇人良方》卷七。即左金丸,见该条。

  • 浚川散

    即大圣浚川散,见该条。

  • 帝中风

    病名。帝中即悬雍垂。《重楼玉钥》卷上:“初起(悬雍垂)红肿作痛,生痰不能饮食,日久渐长大出来,甚有长出寸许,拦腰烂去半截,或帝中全行烂去者。”即帝钟风。见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