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指肝火克脾、气机不畅所致的腹胀。《症因脉治》卷三:“肝火腹胀之症,目睛黄,两胁痛,小腹胀急,或攻刺作痛,或左边胀甚,小便赤,夜不得寐。”多因恼怒、酒热伤肝,肝气怫郁,气机不利所致。治宜泻火疏肝
见《东北药用植物志》。为铃兰之别名,详该条。
见《证治准绳·幼科》,即承浆疮。详该条。
病名。系指痈之发于颌下及其两侧者。多由肺胃热蕴,复感风热,痰毒邪火上冲所致。症见颌下及两侧红肿疼痛,连及口底及咽喉,妨碍饮食,身发寒热(《中医喉科学讲义》。治宜泻火解毒,消肿止痛。用仙方活命饮或黄连解
又称直中三阴。指伤寒病邪不经三阳经传变而直接侵犯三阴经,起病即见三阴经证候而无三阳经证候,如腹满吐利,肢冷脉迟,口不渴等(清·尤在泾《伤寒贯珠集》)。
七怪脉之一。脉象浮数之极,有出无入,如锅中水沸,绝无根脚。
见《古今医统》指月经,详该条。
病证名。指血行凝滞所致的腹痛。《症因脉治》卷四:“血滞腹痛之症,不作胀,不饱满,饮水作呃,遇夜更痛,痛于一处,定而不移,服行气消化之药不应,以热物熨之稍减,此血滞停瘀之症也。”多因七情郁结或饮食不节、
【介绍】:见汪宦条。
见《中国药学大辞典》。为金银花之处方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