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著作。元·曾世荣撰。3卷。刊于1294年。卷上将儿科疾病编成歌赋75首,供初学者记诵;卷中本论,将儿科病证分别立论43篇(附补遗8篇),介绍了作者的临床心得;卷下信效方,又分成4卷,选录切于实用的
病名。妊娠24周后,出现水肿,高血压,蛋白尿,并兼有头痛,眩晕,呕吐,眼花,上腹不适,视力障碍或血压收缩压在160毫米汞柱以上者称为先兆子癎。多因平素肾阴虚,妊娠后肾阴更虚,肝阳上亢,或阴损及阳,脾肾
外治法之一。《五十二病方》已载有热熨疗痔的方法。即用药物煨热熨痔的方法。《外台秘要》卷二十六:“必效熨痔法,痔头出,或疼痛不堪忍方:取枳实,煻灰中煨之,及热熨病上,尽七枚痛立定,发即熨之,永除也。”今
病名。生于体表的一种急性热疮。出《外科启玄》卷六。又名赤炎风。多由心火内炽,热入血分,蕴蒸肌肤而发;或由风热犯肺,难以疏泄,郁于肌肤所致。初起皮肤灼热,继起红点,疼如火燎,甚则蔓延遍身,赤烂成疮。治宜
古病名。痿的别称。因四肢痿弱,变易正常的作用,故名。《素问·阴阳别论》:“三阳三阴发病,为偏枯痿易,四支不举。”张志聪注:“痿易者,委弃而不能如常之动作也。”详痿条。
即小儿回春丹,见该条。
病证名。出《普济方》卷三百六十三。指婴幼儿囟门未合,感受风寒而引起的鼻塞。治以葱白捣碎取汁,涂于囟门;或用艾茸炒热,布包敷于囟门,气通即愈。参见鼻风条。
小儿推拿方法名。《厘正按摩要术》:“将小儿手从轻从缓摇之,……能化痰。”
推拿方法名。见《诸病源候论·风湿痹候》。用手掌摩动腹部。《理瀹骈文》:“调中者摩腹,寓大和(健脾丸名)之理。”为内伤调补之法。
《辨证录》卷七方。柞木枝、栀子、桑白皮、茯苓各三钱,白芍药一两,竹叶一百片,泽泻二钱。水煎服。治酒疸,心中时时懊憹,热不能食,尝欲呕吐,胸腹作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