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小儿泄泻

小儿泄泻

病证名。本症多因脾胃被水湿所侵,或过伤乳食,或外感风寒暑湿邪气,导致脾运化失常而致;也有因体质虚弱,突受惊恐,影响气机升降失调;或因多食瓜果生冷,过服寒凉之药,以致耗损元气脏腑虚寒;或因病久脾虚脾阳不运等,均可引起腹泻。临床证候分类颇多:①元·朱震亨《幼科全书》谓其证有五,即寒湿、热湿、风湿、湿伤元气下陷食积。②《婴童百问》分冷泻热泻、伤食泄、惊泄。③《古今医统》谓“泄泻乃脾胃专病,凡饮食、寒、热三者不调,此为内因,必致泄泻;又经谓所论春伤风,夏飧泄,夏伤暑,秋伤湿,皆为外因,亦致泄泻”。④《证治准绳·幼科》:“论泄之原,有冷泻、热泻、伤食泻水泻积泻、惊泄、风泄脏寒泻疳积酿泻。”⑤《幼科发挥》:“泄泻有三,寒、热、积也。”又谓:“《难经五泄之论甚详,予论大肠泻小肠泄大瘕泄,则易明。予论脾泻、肾泻,则难分晓也。”⑥《幼幼集成》:“泄泻有五,寒、热、虚、实、食积也。”⑦《医宗金鉴·幼科杂病心法要诀》分伤乳食泻、中寒泄火泻惊泻脐寒泻脾虚泻、飧泻、水泄辨证应抓住病因,分清寒热虚实论治。

猜你喜欢

  • 朱虚方

    【介绍】:见朱巽条。

  • 沈穆

    【介绍】:清初浙江吴兴人。字石匏。少业儒,后旁究百家之学,知医药。尝读李时珍《本草纲目》,叹其精博完备,乃效法李氏,采英撷备,补辑经史稗官所载,附以己见,著《本草洞诠》二十卷(1661年),载药800

  • 风冷失音

    病证名。多因肺受风冷,致肺气闭邪,气机阻闭而失音。《太平圣惠方》卷三十五:“风冷所伤,咽喉肿痛,语声不出。”症见头痛身疼,恶寒无汗,喉痛失音。治宜辛温散寒。用九味羌活汤、麻黄汤等加减。参见暴瘖条。

  • 大腹痛

    病证名。指脐以上腹部疼痛。《医学从众录·心痛续论》:“大腹痛者,乃太阴脾土之部。”《证治汇补》:“腹痛乃脾家受病,或受有形而痛,或受无形而痛。盖暴伤饮食,则胃脘先痛而后入腹;暴触怒气,则两胁先痛而后入

  • 瞳人反视

    病证名。见《青囊真秘》卷一。即瞳人反背。详该条。

  • 吕庄生

    【介绍】:见吕留良条。

  • 鸡脚七

    见《贵州民间药物》。为花蝴蝶根之别名,详该条。

  • 内经难字音义

    见世补斋医书条。

  • 郎廷栋

    【生卒】:1667~1710【介绍】:清法医学家。字朴斋。盛京广宁(今辽宁北镇)人。曾任湖南提刑。参与校订宋慈《洗冤录》及陈芳生《洗冤集说》等。辑有《洗冤汇编》(1710年),阐述大清律例规定之检验制

  • 齿黄

    证名。指齿牙不白而作黄色。多因口腔不洁,或胃中湿热熏蒸所致。治宜加强口腔清洁,或糯糠烧灰擦则齿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