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闭
即开窍。见该条。
即开窍。见该条。
书名。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浙江中医学院编。本书收载常用中草药240种,按其临床用途分为17类,每科药物均绘有较精美的彩色图和简要的文字说明,末附索引。1970年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见《千金翼方》。即蒺藜苗,详该条。
书名。8卷。宋·骆龙吉撰。撰年不详。作者鉴于《内经》一书所记疾病,虽有病因、证候,但缺方剂、治法,遂摘取其中62种病症加以注解,并为之拟定处方。其后明代刘浴德、朱练又续补88种病症,体例一仿前书,合编
痧证之一。《杂病源流犀烛·痧胀源流》:“乌痧,满身胀痛,面目黧黑。身有黑斑,毒在脏腑,气滞血凝,以致疼痛难忍。”宜阿魏丸等方。《七十二种痧症救治法·乌痧》:“此症有二,俱系预先感冒风邪,未经发泄,又因
病证名。指呕吐因风冷入胃所致者。《症因脉治》卷二:“风气呕吐之症,偶遇风冷,即发呕吐,头额疼痛,面赤面热。”脉多见浮。治以散风为主。宜用防葛平胃散、防葛二陈汤等方。
见《江苏药材志》。为茅膏菜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生于下颏部的一种疮疡。出《外科启玄》卷七。又名羊须疮。为脾胃湿热郁于肌肤,复感风邪而成。初起在下颏部出现小如粟米,大如黄豆的红色丘疹,焮热痒痛,破流黄水,浸淫成片。治宜祛风胜湿,凉血清热。初服升
病证名。《幼幼集成:“胃中有热则虫动,虫动则胃缓,胃缓则涎出”,呕恶吐涎宜乌梅丸安蛔定吐,参见虫吐条。
望诊之一。观察病人面部气色的十种方法。《望诊遵经》:“十法者,浮沉、清浊、微甚、散搏、泽夭是也。”
太阴经阴络之称。《素问·皮部论》:“太阴之阴,名曰关蛰,上下同法,视其部中有浮络者,皆太阴之络也。”张景岳注:“关者,固于外;蛰者,伏于中。阴主藏而太阴卫之,故曰关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