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指头部昏晕常在五更时发作。《慎斋遗书》卷九:“五更头晕,阳气不足也。盖阳主动,动则阳气上升,故不晕。五更静极,阳气虚则潜于下,不足于上,所以晕也。”参头晕、阳虚眩晕、晨晕条。
见《陕西中草药》。为洋蓍草之别名,详该条。
指膝部内外两侧的骨隆起,相当于股骨内外上髁部位。《素问骨空论》:“侠膝之骨为连骸。”
书名。《证治准绳》组成部分。又名《伤寒证治准绳》。8卷。明·王肯堂编撰。刊于1604年。卷首入门辨证诀,鉴别外感、内伤之发热,阐析伤寒及类伤寒一些症候在因、证方面的不同点。卷1介绍伤寒总例;卷2~4列
推拿手法。用力拍打治疗部位。与拍法相似但用力较重。《备急千金要方·老子按摩法》:“若有脚患冷者,打热便休。”
见《药材资料汇编》。为僵蚕之别名,详该条。
渴证之一。①因失血所致的口渴症。《证治要诀·拾遗门》:“诸失血及产妇蓐中渴者,名曰血渴,宜求益血之剂。”可用四物汤、十全大补汤等方。②泛指劳伤元气及失血所致的口渴症。《不居集》卷二十五:“内伤劳役,精
书名。5卷。清·刘奎评释。刊于1787年。刘氏于温疫专著中推崇吴有性《温疫论》,“但嫌其序次乱杂,前后倒置,不便观览。且行文详略未能合宜,字句多所疵颣”(见自序)。遂命其子刘秉锦将《温疫论》予以分类,
舌苔灰而干燥,舌质深红,为热盛伤津之候,治宜清里泄热(见《伤寒舌鉴》)。
出《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舌能辨五味,又是发音的重要器官,它的功能与心有密切关系。《灵枢·脉度》:“心气通于舌,心和则舌能知五味矣。”临床上,心神健旺则舌动灵活,语言畅利;心神不清则舌謇舌颤,语言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