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急性胰腺炎

急性胰腺炎

急腹症之一。系胰腺的急性炎症。多因情志不畅、饮食不节、外感风寒湿邪或蛔虫内扰,手术损伤等因素而致。症见上腹部突发性剧痛,痛引肩背,伴发热恶心呕吐便秘尿黄。如湿热炽盛,熏蒸胆汁外溢,可见黄疸;热盛毒炽,内动营血腹皮可见瘀斑,甚者壮热烦渴,厥逆抽搐,严重者多并发休克。治疗应以清热燥湿通里攻下、舒肝理气为主。常用复方大柴胡汤化裁;偏热重者可合黄连解毒汤湿热发黄者合茵陈蒿汤;腑气不通,痞满燥实坚者合大承气汤;痰热互结,胸腹硬满者合大陷胸汤;蛔虫上扰者加用槟榔使君子、苦楝根皮、细辛等以驱蛔安蛔。此外,针灸治疗,饮食禁忌,纠正水和电解质失衡,止痛解痉剂的合理使用等都十分重要。少数出血坏死性胰腺炎合并腹膜炎且伴有肠麻痹或中毒性休克者,经非手术疗法无效者;或巨大胰腺脓肿、假性胰腺囊肿及胆总管括约肌狭窄、胰腺管梗阻者均应行手术治疗。

猜你喜欢

  • 年老血崩

    病证名。见《傅青主女科》。亦名老妇血崩,俗名血海败。指年老经断前后而患血崩之症。多因肾气、天癸已将衰竭,身体虚弱,如因肝脾损伤,血失藏摄,或房室不慎而动命门之火,气郁而动肝火,迫血妄行,冲任胞宫失于约

  • 举痛论

    《素问》篇名。举,谓列举;痛,是症状。马莳注:“首篇悉举诸痛以为问答,故名篇。”本篇首先讨论由于寒邪客于脏腑经脉所引起的多种疼痛的辨证;中间又讨论了望五色以辨寒热,视脉坚陷以别虚实;然后,阐明怒、喜、

  • 巨胜

    出《神农本草经》。为黑芝麻之别名,详该条。

  • 临产晕绝

    病证名。绝同厥。指产妇临产时出现昏不识人,四肢厥冷的症候。清·许廷哲《保产要旨》:“临产儿未生下,忽然晕绝者,此因痛极气闷也。急用生半夏面,米糊为小丸豆大,纳鼻中即醒。”

  • 糖哮

    证名。指因偏嗜甘味所致的哮喘。属虚哮范畴。《类证治裁》卷二:“治虚哮用麦冬三两,桔梗三钱,甘草二钱。……糖哮加佩兰三钱,再用海螵蛸火煅研末,大人五钱,小儿二钱,黑沙糖拌匀调服。”参见虚哮条。

  • 小指(趾)次指(趾)

    指无名指,即手第四指。《灵枢·经脉》:“三焦手少阳之脉,起于小指次指之端”。或指足第四趾,《灵枢·经脉》:“胆足少阳之脉……入小指(趾)次指(趾)之间。”

  • 太乙神针灸法

    见太乙神针条。

  • 梁周泰

    【介绍】:元代医生。字百亨。山西稷山人。1341~1368年(至正年间)任平阳路(今山西临汾)医学教授。子权继其业。

  • 再经

    ①指太阳病不愈,传至另一经。《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太阳病,头痛至七日以上自愈者,以行其经尽故也。若欲作再经者,针足阳明,使经不传则愈。”《医宗金鉴》卷一:“再者,再传阳明经也。谓其邪已传经尽

  • 重舌痈

    病名。《焦氏喉科枕秘》卷一:“重舌痈,此病因心火旺(妄)动,或受郁怒酒色而生,大舌先卷,根下另生小舌,形红肉嫩,名曰重舌。”详重舌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