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拯阴理劳汤

拯阴理劳汤

医宗必读》卷六方。原名新定拯阴理劳汤,又名拯阴汤救阴理痨汤牡丹皮当归身(酒洗)、麦门冬(去心)、橘红各一钱,炙甘草四分,薏苡仁莲子(不去皮)各三钱,白芍药(酒洗)七分,五味子三分,人参六分,生地黄(酒、姜汁炒透)二钱。加大枣一枚,水煎,分二次服。治阴虚火动,皮寒骨热,食少痰多,咳嗽短气,倦怠焦躁。若肺脉重按有力者,去人参;痰中带血,加阿胶、童便;热盛,加地骨皮泄泻,减当归、生地黄,加山药茯苓;倦甚,用人参三钱;咳,加贝母桑白皮;兼痰湿,加半夏、茯苓;汗多不寐,加酸枣仁

猜你喜欢

  • 本草述

    药物学著作。32卷。清·刘若金撰。刊于1700年。作者依《本草纲目》的分类次序,编集691种药物,分为水、火、土、金等30部。每种药物精选各家学说,删去浮词及迷信部分重新编纂而成。书中根据前人论述,以

  • 活蚌水

    出《本经逢原》。为蚌泪之别名,详该条。

  • 痰积嗽

    病证名。见《丹溪心法·咳嗽》。多因食积湿痰生火,上凌于肺所致。故治疗常以青黛、瓜蒌为主药。参见食积痰嗽、食积嗽等条。

  • 水疥

    病名。出《诸病源候论》卷三十五。皮损如小栗浆,搔破有水出。类似丘疹性皮炎。

  • 竹林寺女科全书

    见竹林寺三禅师女科三种条。

  • 经水否涩

    病名。见《圣济总录》卷一百五十三。指因经水蓄聚,或产后恶露不尽,皆本冲任气虚,风冷所乘,气不能宣而成血瘀。瘀血不去,结痼成积,则令人面黄肌瘦,烦渴憎寒,腰腹重痛,经水否涩不通。治宜通经活血化瘀。方用桃

  • 推而纳之

    针刺用语。与动而伸之对举。《难经·七十八难》:“得气,因推而内(纳)之,是谓补。”指针刺得气以后,将针向下按纳,使正气深入,为补法。

  • 薛古愚

    【介绍】:宋代人。著《女科万金方》1卷。

  • 小叶青

    见《浙江民间常用草药》。为斑叶兰之别名,详该条。

  • 迟脉

    脉象之一。脉来迟慢,一息不足四至。《脉经》:“呼吸三至,去来极迟。”多见于寒证。《脉诀汇辨》:“其所主病,与沉脉大约相同,但沉脉之病为阴逆而阳郁,迟脉之病为阴盛而阳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