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江西草药》。为黄花远志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清·黄庭镜《目经大成》卷二:“目赤畏热,一二日两睑渐肿硬,俨如蚌蛤之紧合者是。盖痰燥血滞,脾火上泄,故睑硬,睛因火炙,未免痛而泣出,经所谓土极似木,非肝病也,必有椒粟生于其内,治当敷软,翻胞开
眼科病证。见清·顾锡《银海指南》卷二。眼生翳障,凡自下而向上发展,且生在黑珠外者,则名外推云。
《普济本事方》卷六方。荷叶(取未展者,阴干)不拘量。为末,每服三钱,食前热童便调下,以下恶物为度(一方用大干荷叶五片,烧令烟尽,为末作一服,服法如上)。治打扑坠损,恶血攻心,闷乱疼痛。
病名。见《医宗金鉴》卷七十一:“在内踝者名走缓,又名鞋带疽。”详内踝疽条。
病名。系有头疽生于背上部肺俞穴处,手由上可搭着者。出《疡医准绳》卷三。又名上鼠疽、肩后疽、左右串。证治见有头疽。
即阿是穴。《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浑身疼痛疾非常,不定穴中细审详。”参见阿是穴条。
病证名。疝证之一。见《证治准绳·幼科》又名偏坠。因小儿啼哭,吸气不止,内动肝气,肝脉络于阴器,肝气结聚不散,以致阴核一侧肿大,时上时下。治宜理气和肝。用金铃子散加当归、木香、蝎尾。
出《新修本草》。为栗毛球之别名,详该条。
出《灵枢·本藏篇》。又名牙床。即口腔内载齿之骨,分上、下两部分。即今之牙槽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