忿怒。《素问·上古天真论》:“无恚嗔之心。”
病名。出《疮疡经验全书》卷六。即土栗。详该条。
书名。6卷。明·肖京撰于1644年。作者针对庸医不明医理,执方误人,采集《内经》等古典医籍的要旨以阐明救正之法,故以“轩岐救正”为书名。卷1医论,统论生理、病理、治法和方剂;卷2四诊正法,以脉证为主兼
见《四川中药志》。为山枝仁之别名,详该条。
①八纲中的表证、热证、实证,属于阳证。②典型的实热证,如壮热、面赤、头痛、身热喜凉、狂躁不安、口唇燥裂、烦渴引饮、语声粗壮、呼吸气粗、大便秘结或臭秽、腹痛拒按、小便短赤,舌红,苔黄燥,脉浮洪数有力等。
经穴名。代号GB43。出《灵枢·本输》。属足少阳胆经。荥(水)穴。位于足背部,第四、五趾缝间,趾蹼缘上0.5寸处。布有趾背神经和趾背动、静脉。主治胁肋痛,寒热,头痛,目眩,耳鸣,耳聋,目外眦痛,颊颔肿
《重订通俗伤寒论》方。白蔻仁(研末,冲)、木香各六分,藿香、香附、陈皮各一钱半,砂仁八分,檀香五分,母丁香四分,生甘草三分,淡竹茹三钱。水煎服。治感受暑湿秽浊,呕恶少食,胸膈烦闷,腹痛泄泻等症。
经脉名,《素问·刺腰痛论》:“衡络之脉,令人腰痛不可以俛仰,仰则恐仆,得之举重伤腰,衡络绝,恶血归之。”历代解释有二:①马莳认为衡络是指“太阳之外络,自腰中横入髀外后廉,而下合于腘中”的足太阳膀胱经支
见金匮要略方论条。
用药法则。指表寒证需用辛温药发汗,虽值炎热季节,亦不必避忌。《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发表不远热,攻里不远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