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经穴别名。出《针灸大全》。即环跳。见该条。②解剖学名词。
【生卒】:?~1022【介绍】:宋道士。字道渊,号神光子。单州单父(今山东单县)人。博涉经史,长于诗赋,并读道家书自娱,通道家养生之术。后于开封建院观为道士,每周游四方,以药术济人。撰有《还全篇》2卷
病名。《素问·生气通天论》:“汗出见湿,乃生痤疿。”由肺热脾湿所致,或夏月风热邪毒搏于肌肤而生。其症大者名痤,小者名疿,痤即热疖,大如酸枣,小如黄豆,皮色赤红,内有脓血。疿即痱疮,皮损为小泡,渐变脓疱
古刺法名,五节刺之一。《灵枢·刺节真邪》:“振埃者,刺外经,去阳病也。”阳病属外,故针刺循行于四肢体表的经脉(外经)予以治疗。该篇还指出,气满闭塞,咳逆喘息等取用天容,廉泉等穴即属本法,并谓其“病恶埃
病名。《素问·疟论》:“夏伤于暑,秋必病疟。”又:“疟之始发也,先起于毫毛伸欠,乃作寒慄鼓颔,腰脊俱痛,寒去则内外皆热,头痛如破,渴欲冷饮。”即疟疾,详见该条。
见金子久条。
病证名。《灵枢·癫狂篇》:“狂,目妄见,耳妄闻。”由肝火妄动,痰迷心窍所致,耳中时有幻听。即今之幻听症。
养生学著作。清·沈子复撰。1卷。刊于1877年。本书对于养病的方法提出了“六务”,即:知(病因何起)、忘(勿记在心)、拒(嗜欲勿肆)、看(置身病外如看他人一般)、耐(忍耐)、调燮(指思欲、饮食、起居诸
见《中国药学大辞典》。即薤白,详该条。
病证名。慢惊风的一种类型。见《证治准绳·幼科》。又名脾风、虚风。多因吐泄既久,脾虚气弱,肝失濡养所致。症见闭目摇头,面唇发青发黯,额上汗出,四肢厥冷,手足微搐,气弱神微,昏睡不语,舌短声哑,呕吐清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