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气缓

气缓

气机失常而表现为弛纵散涣的病理状态。为《内经》九种气机失常病证之一。《素问·举痛论》:“喜则气和志达,荣卫通利,故气缓矣。”《类经》注:“气脉和调,故志畅达;荣卫通利,故气徐缓。然喜甚则气过于缓而渐至涣散。”喜为七情之一,适度的喜乐能使心情舒畅,气血通达调和。但大喜则使心神荡散,气机缓纵散涣而出现歌笑无常,甚则狂言多语等神志症状以及肢体缓纵等病候,治疗除调适情志外,可用镇心安神等法。参见九气条。

猜你喜欢

  • 实痰眩晕

    证名。指眩晕由风火积痰上逆所致者。《杂症会心录·眩运》:“实痰眩运者,其症实而脉实,其积热在阳明,其阻塞在经络,其郁遏在肠间,无非风火结聚,积痰生灾。盖液凝则浊阴泛上,饮停则火逆上升,此实痰之运也。”

  • 秦信

    【介绍】:西汉时期医生。对本草学及古代医经有所研究。

  • 见点

    痘疮始出的迹象。出《证治准绳·幼科》。即痘疮见形。详该条。

  • 往来寒热疟

    疟疾之一。指先寒后热或先热后寒发作无定时者。《太平圣惠方》卷五十二:“夫往来寒热疟者,由寒气并于阴,则发寒;风气并于阳,则发热。阴阳二气,更实更虚,故寒热更相往来也。”症见往来寒热,发歇无时,发病时面

  • 麻柳皮

    见《四川中药志》。即枫柳皮,详该条。

  • 针灸经穴模型

    针灸教具名。是标示体表经络循行路线和经穴位置的人体模型。多用塑料或石膏制作。供针灸教学和临床参考之用。

  • 急疳

    病名。①走马牙疳的另一名称,《普济方》卷六十七:“夫急疳者,其候唇勿变青白,断肿满,脓血俱出,朽烂疼痛。颊边有赤白色,或有黑晕,即须针却恶心,不然烙之。若不早疗,死于旬日,故名急疳也。”②出《婴童百问

  • 颅囟经

    儿科著作。书名取小儿初生时颅囟未合之义。又名《师巫颅囟经》。2卷(一作3卷)。托名周穆王时“师巫”所传(一作东汉·卫汛撰)。明代以后原书已佚,今存本为《四库全书》本(系自《永乐大典》中辑佚者),己非全

  • 大鼠粘子汤

    《张氏医通》卷十五方。牛蒡子一钱半,当归七分,黄芪、连翘各一钱,柴胡、黄芩、地骨皮各八分,甘草五分。水煎服。治水痘,色红根散、不长发。

  • 冲气犯心

    冲脉病误治变证之一。《杂病源流犀烛·冲脉病源流》:“汗之气逆上冲,正在心端。下之掌握热烦,身上浮冷,热汗自泄,欲得水自灌,皆冲气犯心,心受其害,且汗下则心液泄,故见如是等症也。宜甘李根汤。”参见冲脉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