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集经验方
见古愚山房方书三种条。
见古愚山房方书三种条。
出《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为高良姜之简称,详该条。
病证名。小儿蕴积邪热,脏腑壅滞,气血不和,心神烦乱。症见梦中狂语,烦闷多惊。治宜清热镇惊。用赤茯苓散(《太平圣惠方》)。
食疗著作。清·尤乘辑。1卷。刊于1667年。本书详论了病后饮食调理要点,并分风、寒、暑、湿、燥、火、气、血、痰、阴虚、阳虚、诸虚十二门,分别介绍了117张食方,有粥、臛、酒、浆、煎、汤、饮、膏、茶、羹
病证名。出《千金要方》卷五。是一种较轻的出疹性传染病。多见于五岁以下的婴幼儿,流行于冬春季节。疹点细小淡红,出没较快,退后无落屑及疹痕,因其症状如痧子,故又名风痧。主要由于外感风热时邪,郁于肌表,发于
宋代医官职称,官阶从七品。参见翰林医官院条。
指足下面,又称脚底板。陈实功《外科正宗》:“又或足底弯曲之处,痒湿皆然。”
病证名。见《普济方》卷三百五十八。即手冷、足冷、气冷、唇冷、面冷。为初生儿全身阳气衰竭的危象。
出《外科启玄》卷八。即杨梅痘。见该条。
见《浙江民间常用草药》。为地菍根之别名,详该条。
名词。出《素女经》。泛指阴道前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