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中药形性经验鉴别法》。为毛大丁草根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出《甲乙经》。指妇女从阴道流出胶样的赤色粘液。参见赤带条。
证名。指胃脘部悬空感,与嘈杂相近似。《灵枢·师传》:“胃中热则消谷,令人悬心善饥。”参见嘈杂条。
【生卒】:1862~1933【介绍】:清末医家。字文泉。浙江归安(今属吴兴)人。先致力于研究古代经学,后改习医学。其所著医书有《研经言》、《神农本草经校注》、《经方例释》等。书中多考证古代的资料,以经
病证名。出《诸病源候论》卷二十八。《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二:“若眼睛上但有物如绳翅之薄,则谓之肤翳,此翳之轻者也。”参见翳条。
出《素问·厥论》。即谵语。详该条。
病名。出《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又称骛溏、骛洲。《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泻论》:“鸭溏者,大便如水,中有少结粪者是也。”《医学入门·杂病》:“协寒自利,不渴,曰鸭溏,清白如鸭屎状。”《医宗金鉴·杂
脏腑有严重的内伤。《素问·宝命全形论》:“弦绝者,其音嘶败;木敷者,其叶发;病深者,其声哕。人有此三者,是为坏府。”
书名。又名《痘疹博爱心鉴》、《痘疹全书博爱心鉴》。明·魏直撰于1525年。此书专治痘疹,作者认为痘本于气血,治痘首先应扶正抑邪,其辨症治疗有顺、逆、险三法。治法以温补为主,并以保元汤为治痘的主方,虽有
病症名。见《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泄泻论》。又称久泻。指泄泻日久不愈,或兼见脱肛者。多因正虚气陷所致。治宜补虚、固涩。若因邪恋正虚,则宜扶正祛邪兼顾。详久泻、气陷泄泻、滑泄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