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指皮肤顽麻,搔之无所觉知。《圣济总录》卷十一:“风不仁之状,皮肤搔之如隔衣是也。由荣气虚卫气实,风寒入于肌肉,血气不相与,凝痹结滞,皮肤厚,无所觉知。《内经》曰:皮肤不营,故为不仁。”治宜调气
见《全国中草药新医疗法展览会技术资料选编·皮肤病》。为秦皮之别名,详该条。
用行气化瘀、消滞软坚以消除痞积的治法。如胁下肿块、坚实不移(多属肝脾肿大)或小儿疳积等病,均可采用此法。
《脾胃论》卷中方。防风二钱,苍术(泔浸,去皮)四两,白术、茯苓、白芍药各一钱。为粗末,水煎,空腹食前服。治肠澼下血,大便闭塞,或里急后重,或少有脓,或少有血者。
病证名。见《济阴纲目》。即经行发热。详该条。
十剂之一。用酸敛固涩药物组成,具有收敛精气作用的方剂。《沈氏尊生书·要药分剂》:“徐之才曰:涩可去脱,牡蛎、龙骨之属是也。”刘完素曰:滑则气脱,如开肠洞泄、便溺遗失之类,必涩剂以收敛之。”“张从正曰:
经穴名。代号BL43。出《备急千金要方》。《医学入门》作膏肓。属足太阳膀胱经。位于背部,第四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处;一说“除脊各三寸取穴”(《针灸资生经》)。布有第二、三胸神经后支的内侧皮支,深层为外侧
见药按条。
见《本草纲目》。为楮实之别名,详该条。
丁通疔。即一曰麻子丁、二曰石丁、三曰雄丁、四曰雌丁、五曰火丁、六曰烂丁、七曰三十六丁、八曰蛇眼丁、九曰盐肤丁、十曰水洗丁、十一曰刀镰丁、十二曰浮沤丁、十三曰牛拘丁。出《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十二。此十三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