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针灸聚英》。指具有回阳救逆作用的九个经验效穴。即哑门、劳宫、三阴交、涌泉、太溪、中脘、环跳、(足)三里、合谷。
病证名。指小儿流涎,口下肥烂而有黄汁渗出者。《诸病源候论》卷五十:“小儿有涎唾多者,其汁流溢浸渍于颐,生疮黄汁出,浸淫肥烂挟热者,疮汁则多也。”治宜外搽碧玉散。
《外台秘要》卷六引《延年》方。前胡、大黄、炙枳实各七分,桂心、干姜、吴茱萸各五分,茯苓四分,芍药六分,炙厚朴、陈皮各十分,杏仁七十枚。为末,蜜和丸,梧桐子大,每服七丸,服后稍停饮酒任性,以气宣下泄为度
经穴别名。出《针灸聚英》。即百会,见该条。
【介绍】:唐代医学家。撰有《岭南脚气论》1卷,已佚。
病名。①指腹腔内的肿块。《丹溪心法·积聚痞块》:“痞块在中为痰饮,在右为食(一云痰),积在左为血块,气不能作块成聚,块乃有形之物也,痰与食积死血而成也。”《杂病广要·积聚》:“大抵积块者,皆因一物为之
《杂病源流犀烛·六淫门》卷十六方。茯苓、胆南星、半夏、羌活、独活、当归、黄芩、白术、苍术、陈皮、薄荷、甘草、香附、防己、威灵仙。水煎服。治痰湿流注肌肉间,时发痠疼。
指哺乳期间中断乳汁分泌的方法。王实颖《广嗣五种备要·保胎方论》:“产母不令子饮乳,有乳而欲消者,用麦芽五钱,炒为末,四物汤调服即消。或用神曲二钱,炒为末,酒吞日服一次。”参见断乳条。
【介绍】:明代医家。字尚文,号节庵。浙江余杭人,生活于15世纪。《杭州府志》记其幼读儒书,旁通百家之学,治病有奇效,为一时名医。正统年间曾为官方征用,后引疾归里。撰《伤寒六书》,流行较广,颇有影响。
病证名。见《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二。即风赤疮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