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

病名。指精神躁狂失常的病证。出《灵枢·癫狂》。多因七情过度,五志化火,痰蒙心窍或因热盛邪入心包所致。症见发作刚暴,骂詈不避亲疏,甚者持刀持杖,登高而歌,弃衣而走,逾垣上屋,力大倍常;或多食,或卧不知饥,妄见妄闻,妄自尊大,妄走不止,目夜无休等。脉弦滑数或沉紧而实等。《景岳全书》卷三十四:“当以治火为先,而或痰或气,察其甚而兼治之。若止因火邪而无胀闭热结者,但当清火,宜抽薪饮、黄连解毒汤、三补丸之类主之。若水不制火而兼心肾微虚者,宜硃砂安神丸,或服蛮煎、二阴煎主之。若阳明火盛者,宜白虎汤、玉泉散之类主之。若心脾受热,叫骂失常,而微兼闭结者,宜清心汤、凉膈散、三黄丸、当归龙荟丸之类主之。若因火致痰者,宜清膈煎、抱龙丸、生铁落饮主之,甚者宜滚痰丸。若三焦邪实热甚者,宜大承气汤下之。若痰饮热壅闭,气道不通者,必须先用吐法,并当清其饮食。此治狂之要也。”《医林改错》卷下:“癫狂一症,哭笑不休,詈骂歌唱,不避亲疏,许多恶态,乃气血凝滞脑气,与脏腑气不接,如同作梦一样。”宜癫狂梦醒汤等方。本病症可见于狂躁性精神病、中毒性精神病、反应性精神病及癔病等。参见癫狂条。

猜你喜欢

  • 狐疝

    病名。出《灵枢·本脏》。又名阴狐疝气,狐疝风。俗称小肠气。指有物入阴囊,时上时下的病症。多因寒气凝结厥阴肝经所致。《儒门事亲》卷二:“狐疝,其状如瓦,卧则入小腹,行立则出小腹入囊中。狐则昼出穴而溺,夜

  • 火珠疮

    病名。出《外科真诠》卷下。由心肝二经热毒炽盛而成。多生于头皮。初起患处皮肤红赤、中心起疱疹,明亮如珠,焮痛如烙。治宜凉血解毒。内服解毒泻心汤。外用生萝卜汁加醋少许和匀调涂。类于非典型带状疱疹。

  • 番瓜

    见清·赵其光《本草求原》。为南瓜之别名,详该条。

  • 痘疹大全八种

    丛书。明·吴勉学辑。刊于1601年。包括宋·钱乙《类证注释钱氏小儿方诀》,宋·闻人规《痘疹论》,宋·陈文中《小儿痘疹方论》,明·蔡维藩《痘疹方论》,《陈蔡二先生合并痘疹方》,明·魏直《博爱心鉴》,佚名

  • 瞳人淡白内障

    病证名。清·佚名《眼科捷径》:“瞳人淡白,初欲成内障,不痛不红,但视物不明耳。”为圆翳内障初起之候。详该条。

  • 是炼的异体字。详炼眉疮条。

  • 大横

    经穴名。代号SP15。出《针灸甲乙经》。别名肾气。属足太阴脾经。足太阴、阴维之会。位于脐中旁开4寸处。另说腹正中线旁开4寸(《针方六集》);旁开4.5寸(《针灸资生经》)。布有第十肋间神经及第十肋间动

  • 产后遍身疼痛

    病证名。出《经效产宝》。多因产后气血亏损,运行无力,致血留滞于经络、肌肉之间;恶露过少,瘀血停留,败血入于关节之中;或产后血脉空虚,风寒袭之,流注筋脉所致。气血运行不畅者,兼见骨节不利,筋脉拘急,治宜

  • 珍珠囊指掌补遗药性赋

    见珍珠囊药性赋条。

  • 蒙医金匮

    即《方海》,详见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