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狐惑

狐惑

病名。亦作狐。指因感染虫毒,湿热不化而致的以目赤眦黑、口腔咽喉及前后阴腐蚀溃疡为特征的一种疾患。《金匮要略·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脉证并治》:“状如伤寒,默默欲眠,目不得闭,卧起不安。蚀于喉为惑,蚀于阴为狐。不欲饮食,恶闻食臭,其面目乍赤、乍黑、乍白。蚀于上部则声嗄甘草泻心汤主之;蚀于下部则咽干苦参汤洗之。蚀于肛者,雄黄熏之。”又:“病者脉数,无热微烦,默默但欲卧,汗出,初得之三四日,目赤如鸠眼,七八日,目四眦黑。若能食者,脓已成也,赤小豆当归散主之。”多由湿热邪毒内盛所致。治宜清热化湿泻火解毒为主,兼用外治法。本病类似“口、眼、生殖器三联综合征。或谓本病系虫病之一种,又称病。《金匮要略心典》卷上:“狐惑,虫病。即巢氏所谓病也。默默欲眠、目不得闭,卧起不安,其躁扰之象,有似伤寒少阴热证,而实为之乱其心也。不欲饮食,恶闻食臭,有似伤寒阳明实证,而实为虫之扰其胃也。其面目乍赤、乍黑、乍白者,虫之上下聚散无时,故其色变更不一,甚者脉亦大小无定也。”《金匮要略浅注》卷二:“狐惑之为病,虫病也。……虫蚀于喉为惑,蚀于阴为狐。”参见病、虫病条。亦有谓本病是牙疳下疳的古名者。《医宗金鉴》卷三十七:“狐惑,牙疳,下疳等疮之古名也。近时惟以疳呼之。下疳即狐也,蚀烂肛阴;牙疳即惑也,蚀咽腐龈,脱牙穿腮破唇。毒因伤寒病后,余毒与湿之为害也。或生斑疹之后,或生癖疾下利之后,其为患亦同也。其证则面色目眦或赤或白或黑,时时不一,喜睡目不能闭,潮热声哑,腐烂之处,秽气熏人。若胃壮能食,堪受攻病重药,或病之势缓,治多全也。”参条。

猜你喜欢

  • 引气

    气功术语。即将气引运到身体一定部位。汉·董仲舒《春秋繁露》十六卷循天之道:“天气常下施于地,是故道者亦引气于足。”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卷一。“养生方导引法“:“鼻引气入喉,须微微缓作,不可卒急强作

  • 豉饼灸

    隔饼灸之一。出《千金要方》。又称豆豉灸。将淡豆豉粉末用黄酒调和,制成6毫米厚的药饼,用细针穿刺数孔,上置艾炷施灸。适用于痈疽发背溃后久不收口,疮色黑暗者,可促使疮口愈合。

  • 临产血晕

    病证名。见《叶氏女科证治》卷三。指临产时由于去血太多,以致昏不知人,故名。急以回阳救脱,方用独参汤。

  • 吐乳泻青

    病证名。出《小儿药证直诀》。指婴儿吐乳而兼腹泻,且排泄物呈青色的证候。多因患儿感受寒邪,伤及脾胃,肝气逆乱,上扰于胃则吐乳,下扰于肠则泻青。治宜补脾平肝。用异功散加肉桂、白芍。

  • 孤雁游飞

    小儿推拿方法名。出陈氏《小儿按摩经》。《针灸大成·卷十·手诀》:“以大指自脾土外边推去,经三关、六府、天门、劳宫边,还止脾土,亦治黄肿也。”此法还治虚胀(《推拿指南·大手术》)。

  • 喉科秘诀

    书名。近代喉科专著。题名破头黄真人撰。2卷。刊于1922年。上卷介绍了8个喉科验方及针灸法;下卷分述22种喉风症治。现有《三三医书》本。

  • 坎离

    ①卦象。《周易》中,坎卦形象,离卦形象。②气功术语。《周易参同契》有“乾坤者,易之门户,众卦之父母,坎离匡郭,运正轴。牝牡四卦以为橐籥”之文。坎卦为阳,离卦为阴,阴阳纯全,生命无穷,阴阳解体,日趋耗散

  • 破故纸

    出《药性论》。即补骨脂,详该条。

  • 墨斗草

    见《医学正传》。为墨旱莲之别名,详该条。

  • 血分寒

    详血寒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