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猛疽

猛疽

病名。多由肺肝二经蕴热,痰毒邪火上攻咽喉所致。症见咽喉焮红,漫肿疼痛,汤水难入,呼吸不利,寒热大作。《灵枢·痈疽篇》:“痈发嗌中,名曰猛疽。猛疽不治,化为脓,脓不泻,塞咽,半日死。”“因其来势太猛,倘猛不可遏。”(《外证医案汇编》卷一),故曰猛疽,治宜解毒泻火、消肿、止痛。用普济消毒饮黄连消毒饮等加减。本病类今之咽后壁脓肿、扁桃体周围脓肿等。参见喉痈条。此外亦有谓猛疽即结喉痈。“问当结喉生痈何如,曰:是名喉痈,又名猛疽。以其势毒,猛烈可畏也。”(《证治准绳·疡医》卷三)。可与结喉痈条互参。

猜你喜欢

  • 三菍

    见《生草药性备要》。为阳桃之别名,详该条。

  • 金创痉

    由金创等外伤而致的痉病,即破伤风,出《诸病源候论》。

  • 惠民药局副使

    明代官名。为惠民药局所设之官职,仅次于大使。参见惠民药局条。

  • 浸洗剂

    将药煎汤,浸洗全身或局部。可以“疏其汗孔,宣导外邪”(《圣济总录》)。如《金匮要略》苦参汤等。

  • 心火上炎

    指心经火热上升的病证。可由心火亢盛或心阴亏虚而致,症见舌生疮,口腔糜烂,心烦失眠,舌尖红绛等。治宜导赤清心。

  • 玉房蒸

    二十三蒸之一。见《诸病源候论·虚劳骨蒸候》。详二十三蒸条。

  • 痰饮腹胀

    病证名。指痰饮留滞所致的腹胀。《症因脉治》卷三:“痰饮腹胀之症,胸腹满闷,怔忡喘急短息倚肩,呕恶痰涎。或腹中漉漉有声。”多因脾胃传化失职,痰饮不化所致。治宜祛痰化饮为主。胸闷怔忡,宜小半夏汤、二陈汤;

  • 气闭耳聋

    病名。见《医学准绳六要》。系指耳聋之因于气闭者。详气闭条。

  • 张朝魁

    【介绍】:清代民间外科医生,人称为毛矮子。湖南辰溪县人。据说他于二十几岁时,从远处来的乞丐处学得治疗痈疽瘰疬及跌打损伤等外证之术,并能作腹部手术。

  • 生发之气

    指胆气,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