痢症三字诀歌括
见三字经合编六种条。
见三字经合编六种条。
緛,短缩;戾,扭转。《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厥阴所至为緛戾。”指厥阴之气致病,为筋肉拘急短缩,肢体屈曲扭转。
病证名。见《证治准绳·杂病》。《张氏医通》卷八:“热亮之处,则目痛涩,畏避不能开,火郁于上也。”羞明且懼热,属火燥血热之阳证。治宜清热泻火。可用龙木秘方蜜蒙花散或东垣泻热黄连汤加减。参见羞明条。
出《诸病源候论》卷十。即痘疮。详该条。
见《药学学报》12(10):690,1965。为铁棒锤之别名,详该条。
五脏与五体相合,脾主要合于肉。肌肉的营养从脾的运化吸收而得,肌肉丰满与消瘦,与脾气盛衰有密切关系。《素问·五藏生成篇》:“脾之合肉也,其荣唇也。”
病名。①指邪伏于内,至夏而发的多种热性病。《注解伤寒论》卷二:“中而即病者,名曰伤寒;不即病者,寒毒藏于肌肤,至春变为温病,至夏变为暑病。”②指感受暑邪随即发生的热性病症。《杂病源流犀烛·暑病源流》:
见《中草医药经验交流》。为黄毛耳草之别名,详该条。
《症因脉治》卷二方。栀子、黄连、桔梗、甘草、杏仁、天花粉、黄芩、薄荷。水煎服。治伤热咳嗽,咽喉干痛,面赤潮热。
眼科病证。出《证治准绳·杂病》。“视瞳神内隐隐然,若有一丝横经或斜经于内,自视全物亦有如碎路者,乃络为风攻,郁遏真气,故视亦光华有损”(《张氏医通》卷八)。此证可见于圆翳内障之初发期。详该条。
九注之一。《诸病源候论·食注候》:“有外邪恶毒之气,随食饮入五藏,沉滞在内,流注于外,使人肢体沉重,心腹绞痛,乍瘥乍发,以其因食得之,故谓之食注。”可用桔梗丸等方。参见九注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