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称补气解表。是对平素气虚而患外感表证的治法。症见头痛、恶寒、发热、咳嗽、咯痰、鼻涕粘稠、胸膈满闷、脉弱无汗,处方由补气药与解表药组成,如参苏饮。
人体运行气血的通道。包括经脉和络脉两部分,其中纵行的干线称为经脉,由经脉分出网络全身各个部位的分支称为络脉。《灵枢·经脉》:“经脉十二者,伏行分肉之间,深而不见……诸脉之浮而常见者,皆络脉也。”经络的
见《四川中药志》。为小通草之别名,详该条。
手阳明大肠经二间、三间两穴的合称。《针经指南·标幽赋》:“两间、两商、两井,相依而别两支。”杨继洲注:“两间者,二间、三间也;两商者,少商、商阳也;两井者,天井、肩井也。言六穴相依而分别于手之两支也。
小儿推拿方法。即合阴阳。见《陶朱公致富全书·卫生至要》。详和阴阳条。
见《天宝本草》。为乌桕子之别名,详该条。
指病在夜里严重。《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夫百病者,多从旦慧昼安,夕加夜甚。”又:“夜半人气入脏,邪气独居于身,故甚也。”谓到了夜里,人体的正气蛰藏,已经入脏,使邪气独居体内,肆无忌惮,所以病气也
出《灵枢·胀论》。指胃胀、大肠胀、小肠胀、胆胀、膀胱胀、三焦胀。详各该条。
病证名。见《医林绳墨·喘》。又名火炎上喘,或火炎肺胃喘。指火热上逼,气粗而盛的气喘。《丹溪心法·喘》:“戴云:火炎上喘者,乍进乍退,得食则减,食已则喘。”本证多因胃有实火,膈有稠痰,痰火上冲,肺气不降
见《汉书·颜师古注》。即芋头,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