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目下弦

目下弦

指下眼睑。见目弦条。

猜你喜欢

  • 鼽骨

    骨名。鼽与顺通。即颧骨。《素问·气府论》:“鼽骨下各一。”

  • 香参丸

    ①《证治准绳·类方》第三册方。人参、生蒲黄、麦门冬(去心)、当归各半两,生地黄一两,炙甘草二钱半。为细末,炼蜜为丸,小弹子大,每服一丸,温水化下,日三至四次。治心脏热盛,舌上出血。②《种福堂公选艮方》

  • 舌心

    即舌中。详该条。

  • 心合脉

    五脏与五体相合,心主要是联系脉。《素问·五脏生成篇》:“心之合脉也,其荣色也。”《类经》:“心生血,血行脉中,故合于脉。”参见心主血脉条。

  • 昏运

    证名。见《医林绳墨·眩运》。又作昏晕。详该条。

  • 仲景论十二脉

    仲景论十二种脉象。即纵、横、逆、顺、反、覆、高、章、纲、、卑、损。《诊家正眼》:“《内经》十二,仲景十二,凡得二十四脉,未尝非辨证之旨诀,而世皆置若罔闻,则有于司命之职矣。”

  • 一候

    ①九候之一。《素问·三部九候论》:“一候后则病。”②伤寒传经,每日一经,六日传遍六经,为一候,或以七日还太阳经为一候。③节候。五日为一候。

  • 唇腆(tiǎn 忝)

    病证名。出《小儿卫生总微论方》。指唇肿粗厚。

  • 灵脂

    见《山西中草药》。为五灵脂之简称,详该条。

  • 灰中苔

    舌中央见灰色苔。多见于寒热夹杂的吐蛔症,伴有消渴、气上冲心,饥不欲食,食即吐蛔等证。宜安蛔止痛。亦有见于实热里证者(见《伤寒舌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