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中医中药>中药材>紫背绿

紫背绿

《全国中草药汇编》:紫背绿

药材名称紫背绿

别名紫绿西南紫金牛

来源紫金牛紫背绿Ardisia corymbifera Mez,以根入药。

生境分部广西、云南。

性味苦,凉。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主治风湿关节炎,跌打损伤,咽喉肿痛,心胃气痛。

用法用量3~5钱。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华本草》:紫背绿

药材名称紫背绿

拼音Zǐ Bèi Lǜ

别名不待劳劳

来源药材基源:为紫金牛科植物伞形紫金牛或块根紫金牛的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Ardisia corvmbifera Mez2.Ardisiacorymbifera Mez var.tuberifera C.Chen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挖,洗净,晒干。

原形态1.灌木,高1-3m,稀达5m。幼嫩部分被柔毛。叶片坚纸质,、狭长圆状倒披针形或倒披针形,先端渐尖或近尾状渐尖,基部广楔形,长11-13cm,宽2-3cm,全缘或具细波状齿,齿间具边缘腺点,背面被卷曲的疏柔毛或多少被疏柔毛,具密腺点,侧脉约15对,不成边缘脉;叶柄长5-8mm,通常被微柔毛。复伞形花"序,着生于侧生特殊花枝顶端,花枝长20-40cm;花梗长1-1.5cm,通常被微柔毛;花长6-8mm,花萼基部连合达1/2或略短,萼片卵形或有时近长圆形,长2.5-3mm,外面多少被微柔毛,全缘,具密腺点;花瓣近白色或粉红色至红色,广卵形,具密腺点,里面近基部被微柔毛;雄蕊为花瓣长的2/3,花药卵形或广披针形,背部具密腺点;雌蕊与花瓣等长,子房球形,具腺点、胚珠5枚,1轮。果球形,直径约8mm,鲜红色,具腺点。花期:4-5月,果期11-12月。

2.本变种与伞形紫金牛的主要区别是:地下具块根;小枝无毛或具微柔毛;叶片较短小,长5-8cm,宽1.5-2.5cm,两面无毛;花梗长约1cm,无毛。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1.生于海拔700-1500m的林下阴处。

2.生于灌丛中或林下阴湿处。

资源分布:1.分布于广西、云南等。

2.分布于广西。

性味苦;性凉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主咽喉肿痛;脘胁胀痛;风湿痹痛;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甜地丁

    药材名称甜地丁别名紫花地丁、地丁[山东、河南]、萝卜地丁、痒痒草、猫耳朵草来源豆科米口袋属植物米口袋Gueldenstaedtia multiflora Bunge.,以带根全草入药。秋季采挖,洗净晒

  • 青刺尖

    《全国中草药汇编》:青刺尖药材名称青刺尖拼音Qīnɡ Cì Jiān别名炮筒果、牛奶捶、鸡蛋糕、梅花刺、枪子果、打枪果、阿那斯、狗奶子、蒙自扁核木来源蔷薇科扁核木属植物扁核木Prinsepi

  • 毛翠雀花

    药材名称毛翠雀花拼音Máo Cuì Què Huā来源药材基源:为毛茛科植物毛翠雀花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Delphinium trichophorum Franch.[D.purdomii C

  • 钓杆柴

    《中药大辞典》:钓杆柴药材名称钓杆柴拼音Diào Gǎn Chái别名钓鱼竿出处《贵州草药》来源为蔷薇科植物中华绣线梅的根。秋季采收。原形态灌木,高达2米。小枝无毛。叶片卵形至卵状

  • 五味草

    《中药大辞典》:五味草药材名称五味草拼音Wǔ Wèi Cǎo别名地锦苗(《救荒本草》),金钩如意草(《滇南本草》),水金钩如意(《昆明药植调查报告》),紫茧(《滇南本草》整理本)。出处《滇南

  • 蜗牛

    《全国中草药汇编》:蜗牛药材名称蜗牛拼音Wō Niú别名天螺蛳、里牛、瓜牛来源大蜗牛科动物回型蜗牛Eulota similaris Ferussac,以干燥全体或活个体入药。夏秋捕捉,开水烫

  • 九管血

    药材名称九管血拼音Jiǔ Guǎn Xuè别名八爪金龙、八爪龙、矮茎朱砂根、开喉箭、猪总管、团叶八爪金龙、矮陀陀、地柑子、散血丹、血猴爪、乌肉鸡、矮凉伞子、小罗伞、山豆根、活血胎胎出处九管血始载于《植

  • 小叶桑

    药材名称小叶桑拼音Xiǎo Yè Sānɡ别名野桑(《广西药植名录》),小岩桑(《贵州草药》)。出处《广西药植名录》来源为桑科植物鸡桑的叶。原形态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达15米。枝开展,无毛;

  • 斑叶堇菜

    药材名称斑叶堇菜拼音Bān Yè Jǐn Cài别名天蹄。来源药材基源:为堇菜科植物斑叶堇菜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Viola uariegataisch. Exc Link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

  • 刺藦苓草

    药材名称刺藦苓草拼音Cì Mò Línɡ Cǎo别名刺参(《西藏常用中草药》),降扯(《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出处《新医学杂志》9:31,1973来源为川续断科植物刺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