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经络感传现象

经络感传现象

又称经络现象经络敏感现象针灸感应现象。指感觉沿经络循行路线传导或循经出现的各种皮肤病症。这种现象在某些人身上可因针刺、艾灸、通电、按压等刺激穴位或在气功练功的过程中产生。经络感传的性质,因刺激原和个体之不同而有所不同。如针刺多感酸、胀、重、麻;艾灸则现热气感;低频脉冲电可有电麻感;按压可有胀、麻等,一般呈带状、线状或放射状,其感传路线与经络主干的分布基本相符,有的还出现表里经之间,手足同名经之间的互传现象。感传速度一般缓慢,能为受试者清楚描述,而且可呈双向性传导。这种传导可被机械压迫或局部注射麻醉剂所阻断。刺激一旦停止,感传也就逐渐减弱及至消失。经络感传现象的另一种表现,如沿经抽痛,皮疹,脱毛和引起皮肤出现红线、白线、皮丘带、过敏带、麻木带等特异现象。经络感传现象,对于研究经络实质,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 陈尧叟

    【生卒】:十一世纪【介绍】:北宋大臣。字唐夫。四川阆中人。真宗赵恒时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检校太傅同平章事。据《宋史》记载,在任广南西路转运使时,因见岭南病者求神不求药,遂将所集验方刻于州驿石柱上

  • 升降法

    推拿手法。见杜自明《中医正骨经验概述》。对肢体关节进行上下屈伸活动的一类手法。有滑利关节、舒展筋脉,解除粘连,帮助复位等作用。

  • 甘辛无降

    药物性能。出《本草纲目·序例》。甘、辛味的药性是向外向上发散。《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气味辛甘发散为阳”,阳主升散,故无降。但亦有例外,如苏子辛温,沉香辛微温,均有降气作用。

  • 大红喉痈

    病名。《喉科指掌》卷五:“此症因肺脾积热,其色鲜红,肿胀关内。六脉洪大,身发寒热。”治宜解毒消痈,泻热凉血。以大黄、当归尾,皂角刺、天花粉、黄芩、赤芍、栀子、射干、桔梗、甘草、丹皮、生地等。或刺少商、

  • 红桐

    见《中国树木分类学》。为秋枫木之别名,详该条。

  • 周学海

    【介绍】:清代医家。字澂之。安徽建德人。曾中进士,后官至浙江后补道。潜心医学,论脉尤详。服膺张璐、叶桂之说。生平校刊医书颇多,在《周氏医学丛书》中,有周氏亲撰《脉义简摩》、《诊家直诀》等四种脉学专著。

  • 枣花翳还睛散

    《医宗金鉴·眼科心法要诀》卷七十七方。车前子、知母、茺蔚子、人参、防风、茯苓、玄参各二钱,黄芩一钱半。为粗末,水煎,去渣服。治枣花内障,症见风轮旁边,白睛之内,映出白翳,如枣花锯齿之状。

  • 轻重

    脉诊手法之一。指切脉时指力的轻按、重按。《难经·五难》:“初持脉,如三菽之重,与皮毛相得者,肺部也。如六菽之重,与血脉相得者,心部也。如九菽之重,与肌肉相得者,脾部也。如十二菽之重,与筋平者,肝部也。

  • 阴疳

    即阴疮。详该条。

  • 早晨嗽

    一名清晨嗽。指晨起作咳,或晨间咳嗽加剧者。多因气动宿痰、食积所致。《增补万病回春·咳嗽》:“早晨嗽者,胃中有食积也。”《类证治裁》:“清晨嗽、为气动宿痰,二陈汤加贝母、枳壳、桑白皮、枇杷叶、橘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