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经行发热

经行发热

病证名。见明·陈文昭《陈素庵妇科补解》。亦名经来发热经病发热。包括经行潮热。指每值经期行经前后出现以发热为主症的病症。有外感内伤虚实之分,以内伤居多。《女科经论》引李氏“经行潮热有时为内伤,属于虚;潮热无时,为外感,属于实。”《医宗金鉴》“在经前则为血热之热,经后则为血虚之热。”若因经期感受外邪,表被邪束,邪正交争,营卫失调,症见发热、恶寒、无汗,治宜发散表寒,方用四物汤加麻黄。感受风邪者症见发热恶风自汗,治宜调和营卫,方用四物汤加桂枝。若因热伏冲任冲脉气盛,气火内燔,症见发热面赤口干喜饮,心烦易怒,治宜清热凉血调经,方用清经散。若肝郁化火,症见头晕目眩,胸胁乳房胀痛,口苦咽干,治宜疏肝清热,方用丹栀逍遥散加味。若阴虚内热,症见午后潮热,盗汗,手足心发热,治宜养阴清热,方用加味地骨皮饮。若因气血虚弱,经行气血泄,气血阴阳失调,症见经行或经后低热,动则汗出,神疲肢软,少气懒言。治宜益气固表,方用玉屏风散当归白芍。若因瘀血滞于胞宫,气血瘀阻,营卫不和,症见经来发热,腹痛拒按,治宜活血化瘀清热,方用血府逐瘀汤

猜你喜欢

  • 针剂

    药物剂型之一。药物经过提取、精制、配制等步骤而制成灭菌溶液,装入安瓿,供皮下、肌肉、静脉注射用。具有作用迅速,给药方便,药效不受消化液和食物的影响,能直接进入人体组织等优点。近年各地已将中草药制成多种

  • 扶桑骨

    骨名。指蝶骨大翼颞面。《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扶桑骨,即两额骨傍,近太阳肉内凹处也。”

  • 胞轮振跳

    病证名。指眼睑不自主跳动的证候。见康维恂《眼科菁华录》卷上。又名睥轮振跳、目瞤,俗称眼皮跳、眼眉跳。常由风热外袭,入侵经络,或气血衰弱,筋脉失养,血虚生风所致。本症眼睑振跳,或稀或频,患者不能自制,日

  • 无时泪下

    病证名。清·黄庭镜《目经大成》卷二:“此症谓目无病故,时常如哀如悲,泣下沾襟……,盖肾水不足,肝气渐弱,液道不固,一也;膏血耗伤,津液不洽,虚火内迫,二也。清冷者其常,间有热而浑者,乃正为邪沴,……。

  • 杂疫证治

    书名。2卷。清代作品。不著撰人(或题清·刘一明辑),撰年不详。现存最早为1820年刊本。所谓“杂疫”,亦即广义的瘟疫。此书主要根据《松峰说疫》、《敬信录》等书记载,论述杂疫72证证治。治法包括方药、外

  • 祛痰

    帮助排痰或祛除生痰病因的方法。分为化痰、消痰、涤痰三类。其中以化痰法为常用。

  • 肠绝

    危重证候之一。《脉经·诊五脏六腑气绝证候》:“病人肠绝,六日死……发直如干麻,不得屈伸,白汗不止。”

  • 马琬

    【介绍】:隋代医家,撰有《食经》三卷,已佚。《医心方》卷三十引用其内容十多条。

  • 金樱蔃

    见《生草药性备要》。即金樱根,详该条。

  • 黄岩

    【介绍】:清代医家。字峻寿,又字耐庵。嘉应(广东梅县)人,撰有《医学精要》8卷(1800年刊行),主论儿科,兼及杂症,论痘疹病较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