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缓疽

缓疽

病名。见《诸病源候论》卷三十三。又名肉色疽。系生于少腹旁腹壁上的无头疽。多因足太阴脾经气滞寒凝而成。初起坚硬如石,皮色不变,不红不热,大如拳、小如桃李,痛引腰腿,数月不溃,寒热食少,肌体尪羸,则属败症。初宜服山甲内消散;若不应不可强消,免损胃气,用十全大补汤加乌药附子、胡芦巴以温补之;外用木香饼熨或用独头蒜捣铺患处艾炷灸之,知热为度,次日再灸,直至消或溃为效。溃后可按痈疽溃疡治疗。

猜你喜欢

  • 足跟疮

    病名。生于足跟的慢性溃疡。出《外科枢要》卷三。又名兔啮。由湿热郁结不化或局部受压磨擦,邪滞血瘀而成。初起患处肿胀,红紫疼痛,溃烂流脓;重则肉烂骨露,顽固难愈。治宜清热利湿,消肿止痛。内服仙方活命饮加减

  • 胎麻

    出明·汪机《痘治理辨》。即奶麻。详该条。

  • 痰火扰心

    证名。心在病主惊,小儿受到惊恐刺激,气结湿生,化为痰火,阻遏心窍。症见哭闹不休,打人骂人,哭笑无常,神志有时清楚或不清楚,舌红,苔白,脉滑数。治宜清火化痰。用黄连温胆汤加味。

  • 穿鼻

    经外奇穴别名。出《刺疔捷法》。即上迎香,见该条。

  • 痿腮漏

    病名。《外科启玄》卷七:“因疮忽黑烂,出黑水是也。”泛指患漏有如上症状者。

  • 朱奉议

    【介绍】:见朱肱条。

  • 痞饮

    古病名。出《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指水液内停见胸腹胀满者。参见痰饮、积饮条。

  • 霍乱转筋

    病名。又名转筋霍乱。指霍乱吐利后筋脉挛急者。多因大吐大泻,津液暴失,血气亏损,筋脉失养,或复感风冷所致。《诸病源候论·霍乱转筋候》:“霍乱而转筋者,由冷气入于筋故也,足之三阴、三阳之筋,起于人足趾;手

  • 墨子行气法

    气功功法。是托名墨子而引动内气,为布气打基础的一种行气功法。见于宋《云笈七韱》卷59中。其方法:正仰卧,握固,叩齿,嗽口咽津,缩鼻徐徐纳气,将极满,以口徐徐吐之,吐后一咽,又复鼻纳气,口吐之;凡纳气,

  • 红内黑尖舌

    舌的后半部红色,舌尖有黑色苔。为足少阴蕴热乘于手少阴之象,可用竹叶石膏汤(见《伤寒舌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