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小儿哮喘的一种证型。见明·秦景明《幼科金针》。又名咸哮、盐哮、醋哮。前人认为肺乃轻清之脏,恶咸酸热毒,故咸酸之物,食之太过,影响于肺,可成哮拔。其证气促时发时止,参小儿哮喘条。
见《四川中药志》。为铁树花之别名,详该条。
证名,出《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泛指小便量减少、排尿困难及小便完全闭塞不通。《卫生宝鉴》卷十七:“小便不利者有三,不可一概而论也。若津液偏渗于肠胃,大便泄泻而小便涩少,一也,治宜分利而已。若热搏
①又名神阙。脐带脱落结疤后的陷窝。②《诸病源候论》卷四十三:“胞系连儿脐,胞不出则不得以时断脐。”即脐带。详该条。
指五脏精气充足,面部则见光泽明润的正色。《素问·五脏生成篇》:“生于心,如以缟裹朱;生于肺,如以缟裹红……此五脏所生之外荣也。”
证名。指舌体伸缩不利的症象。外感热病常见于热入心包,内伤杂病多见于中风症。亦可由热盛伤津或痰浊壅阻所致。《诸病源候论·风舌强不得语候》:“今心脾二脏受风邪,故舌强不得语也。”《医林绳墨》卷七:“涎痰壅
【介绍】:见薛雪条。
痢疾的古称。见《千金要方》卷十五。因痢下脓血粘腻,排便滞涩难下,故名。《景岳全书》卷二十四:“痢疾一证……因其闭滞不利,故又谓之滞下。”多由湿火、气食积滞所致。《医学入门》卷五:“湿火滞于肠中,故名滞
我国历来有不少医生是子承父业,世代相传的。出身于这类医学世家的医生称为世医。
病名。《诸病源候论》卷二十九:“劳伤血气,热乘虚而入于其经,邪随血气至耳,热气聚,则生脓汁,故谓之聤耳。”①泛指耳窍中流脓者。②仅指耳中出脓带黄色者。此外,又把其脓带白色者名缠耳;脓带青色者名震耳;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