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肺经咳嗽

肺经咳嗽

病名。又称肺咳。①指风寒束肺之实咳。《不居集》卷十五:“肺经咳嗽。肺咳之状,咳而喘息有音,甚则唾血麻黄汤主之。”②指真阴不足、肺脾素燥、劳伤七情动火等伤肺而致咳者。《症因脉治·内伤咳嗽》:“肺经咳嗽之症,气急喘咳,痛引缺盆,右胁下洒淅恶寒,或右臂筋吊痛,痰咯难出或吐白涎,口燥声嘶,此肺咳之症也。”多因真阴不足,劳伤火动,或肺脾素燥,不慎辛热炙煿,或恼怒思虑忧愁动火所致。治宜泻白一物汤、清肺饮;脉见迟细,人参补肺饮人参生脉散琼玉膏;肺有热痰青黛海石丸节斋化痰丸久嗽肺虚百花膏等方。参见咳嗽、肺咳条。

猜你喜欢

  • 悬颅

    经穴名。代号GB5。出《灵枢·寒热病》。属足少阳胆经。手足少阳、阳明三脉之会。位于鬓发中,当头维穴与曲鬓穴间沿鬓发弧形连线的中点(《针灸甲乙经》)。布有耳颞神经颞支和颞浅动、静脉顶支。主治偏头痛,目外

  • 樗散生

    【介绍】:见李调条。

  • 卖药所

    宋代官方设立的专门经营药品的机构名称。始创于1076年(熙宁九年),后又在各地增设达七所之多。参见太平惠民局条。

  • 环跳骨脱出

    病名。即髋关节脱臼。清·赵廷海《救伤秘旨》:“夫两腿环跳骨脱出……足短者易治,足长者难治。”指出了后脱臼和前脱臼的畸形特点。证治参见胯骨出条。

  • 循脊

    经外奇穴别名。出《针灸集成》。即长谷。见该条。

  • 手足皲裂

    病名。指手足皮肤裂口。出《诸病源候论》卷三十。由于冬时触冒风寒所致。治疗详皲裂疮。

  • 流涎

    证名。口角流涎,难以控制。《张氏医通》:“夫脾主涎,脾虚则不能收摄,多兼流涎。”参见脾风多涎、脾热多涎、脾冷涎多、脾虚多涎各条。

  • 病名。出《五十二病方》。即疝。详该条。

  • 发眉

    病名。见《疡医准绳》卷三。即眉疽,见该条。

  • 下胎毒法

    古代新生儿调护方法之一。小儿初生拭净口中恶血后,用药物内服,以去腹中恶物、脐粪,解胎中蕴积热毒。《千金要方》有甘草法等;李东垣用淡豆豉一味煎汤,与三、五口,其毒自下,又能助胃气。《证治准绳·幼科》分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