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于骨腔中的髓液。《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肾主身之骨髓。”参见髓条。
出《肘后备急方》卷五。即阴痛。详该条。
见《医学入门》。即鼻隧。详该条。
出《幼科发挥》。即盘肠气痛。见该条。
见中国医学约编十种条。
与阳相对的一类事物或性质。参见阳条。
病证名。见《证治准绳·幼科》。指儿生下一个月后,忽然乳不下咽,肚硬如石,腹壁色红如朱,撮口而哭,手足口气俱冷的病证。古人认为是因断肠,结扎不紧,为风邪所乘而成。治以祛风散寒为主。用乌梅散(《证治准绳》
见《山东中草药手册》。即蚕蜕,详该条。
古病名。亦作奔豚、贲肫,又称奔豚气。《难经·五十四难》:“肾之积,名贲豚,发于少腹,上至心下,若豚状,或上或下无时,久不已,令人喘逆,骨痿,少气。”《灵枢·邪气藏府病形》:“肾脉……微急为沉厥,奔豚。
即产后风痿。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