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发于肘窝、腘窝的一种湿疮。出《医宗金鉴》卷七十一。由于风邪袭入腠理兼挟湿热所致。常见于儿童。好发于对称的肘窝、腘窝、踝侧等处。患处皮肤初起红斑,继起丘疹,水疱,瘙痒,搔破糜烂浸淫,时轻时重,日久
出《诗经》。即瓠子,详该条。
见医学粹精条。
证名。出《素问·金匮真言论》。亦称惊。《医学心悟·惊悸恐》:“惊者,惊骇也。”《慎斋遗书·惊骇》:“惊骇之证,乃心肾不交之故也。”参见惊、喜惊条。
出《眼科龙木论》。即蝉蜕,详该条。
病证名。指痢疾排出呈脂膏血性的大便。《诸病源候论》卷十七:“此是赤利肠虚极,肠间脂与血俱下,故谓利如膏血也。”为湿热之邪郁结肠间,损伤阴络所致。治宜滋血养阴。用驻车丸。
病名。《幼幼集成·诸疮证治》:“小儿初生,遍身虫疥,与乎流水风疮,一皆胎毒也。切勿外治,宜内服胡麻丸。倘误用搽洗,逼毒入腹,以致腹胀,危候也。急服解毒汤(玄参、连翘、升麻、黄芩、赤芍、当归、羌活、防风
病名。出《诸病源候论》卷四十二。多因孕后血虚,经络、脏腑失荣,中于风邪所致。中于经络者,症见肌肤不仁,手足麻木,口眼歪斜,甚则半身不遂;中于脏腑者,症见卒然昏倒,痰涎壅盛,不省人事。惟孕妇患此症不可以
见《本草纲目》。即三七,详该条。
痰证之一。见《不居集》卷十七。即寒痰。详见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