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见《本草纲目》卷二十七马齿苋条。指病聤耳,脓水不涸。即聤耳。详该条。
病证名。出《本草纲目》。慢惊风的一种证型。症见抽搐,兼目如橘黄而上视,不乳食,气虚欲脱等。多因泄泻过久,损伤脾胃,土虚木亢所致。
病名。见清·陈笏庵《胎产秘书》。即产后阴下脱。详该条及子宫脱垂条。
病名。指牙痛之因于风者。参见牙痛条。
见《本草纲目》。即瓠子,详该条。
见《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薄荷1200克,羌活、白芷各300克,荆芥穗、防风、菊花各600克,细辛、甘草各180克,川芎500克。为细末,每服6克,茶水调下。功能散风清热。治感冒风寒,风热上攻,头昏目
①宋代翰林医官院医官职称,系一般下级之医官职务,官阶从七品。参见翰林医官院条。②辽时医官的名称。
病证名。见《眼科易简补编》。蓝乃青之浅色,蓝膜指眼生翳膜带蓝色者。
出《广雅》。为女菀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见《证治准绳·幼科》。指小儿瘰疬之由胎毒引起者。妊母素多恼怒,或气郁化火,或肝脾血虚有热,致儿禀受肝胆二经之热,生下后,于肝胆二经循行部位的耳前颈项间生核累累如珠。如发寒热者,先用小柴胡汤加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