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见《症因脉治·肿胀总论》。指感受六淫之邪所致的腹胀。详伤寒腹胀、风湿腹胀、湿热腹胀、寒湿腹胀条。
指妇女妊娠期间阴道所流出白而稠的液体。清·崔秉铣《妇科宗主》:“妇人有孕,或因气怒,或取重物,偶来白色水,稠者,非胞破之水,名曰侧水。”
见《本草纲目》。为天牛之别名,详该条。
指肝经气虚而寒。寒凝肝脉的部分症状。《备急千金要方》:“左手关上脉阴虚者,足厥阴经也。病若胁下坚寒热,腹满不欲食,腹胀,悒悒不乐,妇人月经不利,腰腹痛,名曰肝虚寒也。”治以暖肝或温肝散寒法。
见黄帝虾蟆经条。
病证名。指经前三、五日,脐下作痛势如刀刺,或寒热交作,经血下如黑豆汁样。多因寒湿凝滞所致。宜温经化湿。方用温脐化湿汤(白术、茯苓、山药、巴戟、扁豆、白果、建莲子)。参见寒湿凝滞痛经条。
【介绍】:见陈元赟条。
见《东北植物药图志》。为黄柏药材之一种,详该条。
书名。6卷。清·陈念祖撰。刊于1803年。本书按王叔和编次的《伤寒论》原文,但删去了他认为是王氏所增补的平脉辨脉篇、伤寒序例、诸可与诸不可等篇。作者于《伤寒论》注本中推崇张隐庵、张令韶二家,并按其体例
证名。又名齆鼻。齆,鼻病也(《玉篇》)。又鼻塞曰齆。①指嗅觉失灵者。《诸病源候论》卷二十九:“鼻气不宣调,故不知香臭,而为齆也。”②俗称阻塞性鼻音为齆鼻。如《十六国春秋后赵录》有“王谟齆鼻,言不清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