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阳不敛
即虚阳上浮。详该条。
即虚阳上浮。详该条。
出《名医别录》。为杜仲之别名,详该条。
书名。见《隋书·经籍志》。10卷。魏·吴普撰。已佚。
书名。1卷。清·曹心怡撰。刊于1890年。本书论述喉痧(即猩红热)一病的源流、病因、病证、脉象、治法、禁忌等,并附若干治疗方剂。有独到之处,现有《中国医学大成》(附增眉注)本。
《婴童百问》卷二方。硫黄、火硝、五灵脂、青皮、陈皮、半夏曲各等分。为细末,粟米糊为丸,麻子大,每服三丸,米饮送下。治小儿急惊,寒热吐泻,痰延壅盛。
病名。出《仙传外科秘方》卷九。即脑疽。见该条。
病证名。清·王实颖《新产证治》:“产后汗出不止。由劳伤脾,惊伤心,怒伤肝,患此三者,不宜即加敛汗之药,但令神安则汗自止。且血块作痛,芪术未可遽加。凡产毕,先服生化汤两帖,以消块,继服调卫止汗汤(黄芪、
灸法术语。①指艾炷灸中的计数单位。每灸一个艾炷,称为一壮。②指艾炷。如大壮灸,即指用较大的艾炷施灸,小壮灸即指用较小的艾炷施灸。
见《浙江民间常用草药》。为风轮菜之别名,详该条。
十二经之一。出《灵枢·经水》。即足太阳膀胱经,见该条。
见《医门补要》卷中。即赤白游风色白者。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