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中医中药>中药材>蚌泪

蚌泪

《中药大辞典》:蚌泪

药材名称蚌泪

拼音Bànɡ Lèi

别名活蚌水(《本经逢原》),蚌清水(《泉州本草》)。

出处《纲目拾遗》

来源为蚌科动物背角无齿蚌褶纹冠蚌三角帆蚌等蚌类的体内分泌液

功能主治清热,明目,解毒。治消渴,赤眼,烫伤。

①《日华子本草》:"以黄连末纳入(蚌中)取汁,点赤眼并(眼)暗。"

②《本经逢原》:"治初生小儿哑惊,活蚌水磨墨,滴入口中,少顷下黑粪而愈。生蚌炙水,治汤火伤。"

③《纲目拾遗》:"清热安胎,消痰除湿,解酒积丹石药毒。"

④《泉州本草》:"治消渴引饮,取蚌清水炖食。"

用法用量内眼:煮沸。外用:涂敷或点眼。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蚌泪

药材名称蚌泪

拼音Bànɡ Lèi

英文名seu Cristaria, freshwater mussel secretion

别名方诸水、活蚌水、蚌水、蚌清水

出处出自《本草纲目拾遗

来源药材基源:为蚌科动物褐纹冠蚌、三角帆蚌和背角无齿丰等蚌类的体内分泌液。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Crostaroa plicata(Leach)2.Hyriopsis cumingii(Lea)3.Anodonta woodiana(Lea)

采收和储藏:在剖杀河蚌时,收集其分泌液。

原形态1.合渍珠母贝,贝壳为斜四方形,壳质较脆,壳长50-90mm,宽18-32mm,高与长相近,较大个体高可达100mm以上。壳顶位于前方,两侧有耳,前耳较后耳稍小。两壳不等,右壳较平,左壳稍凸,右壳前耳下方有一明显的足丝凹陷。背缘平直;腹缘圆,壳面淡黄褐色,同心生长轮脉极细密,成片状,薄脆易脱落,壳中部常呈磨损状近腹缘的排列紧密,延伸成小舌末端稍翘起,足丝孔大,足丝呈毛发状。壳内面中部珍珠层厚而发达,具极强的珍珠光泽。有的外套膜受刺激后,上皮组织急剧裂殖,形成珍珠囊,且不断分泌珍珠质,才逐渐形成珍珠。壳内面边缘淡黄色,无珍珠层。铰合线直,有一突起主齿,沿铰合线下方有一长齿片。韧带紫褐色,前上掣肌痕明显,位于壳顶下方,闭壳肌痕大,长圆形,前端稍尖,位于壳中央稍近后方。

2.珠母贝,贝壳呈不规则圆形,壳质坚厚,一般壳长110-150mm,大者可达200mm左右,高与长近等,左壳稍凸略大于右壳,壳顶位于背缘前端并向前弯,右壳顶前方有一凹陷,为足丝出孔,两壳耳不明显,壳表面棕褐色或绿褐色,壳顶光滑,暗绿色,其余部分被有同心形鳞片,鳞片延伸至壳的边缘呈棘状或锯齿状,中部鳞片常脱落,多数留有淡白色放射状。壳内面珍珠层厚,有虹彩光泽,铰合线直,无齿,韧带强壮,紫褐色,前上掣肌痕较小,闭壳肌痕宽大,长圆形,略呈葫芦状,外套缘黑色,肛门膜具黑色素,肥厚宽大,顶端有一小突起。

3.大珠母贝,贝壳近五边形,略圆,壳质坚实厚重,成体壳长超过200mm,大者可达300mm以上,重大4-5kg,是珍珠贝中最大的一种,壳稍平,壳顶位于背缘前端,前耳小,无后耳。壳表面鳞片排列不规则,呈灰黄褐色,放射肋淡褐色,老贝壳体鳞片常脱落,显露珍珠层,放射肋不明显。壳内面具很厚的银白色珍珠层,边缘部黄褐色。铰合部后端稍突出。韧带宽厚,脱落后有一凹痕。闭壳肌痕宽大,的肾形,痕面不平滑,有许多横纹。肛门膜舌形,末端宽圆。

4.长耳珠母贝,贝壳近方形,壳长100mm 左右,个体比合浦珠母稍大,壳顶位于前方,无前耳,后耳较长,成翼状突起,右壳较平,左壳稍凸。壳表边缘鳞片层薄,成片翘起。壳内面具银白色珍珠层,闭壳肌痕细长。

5.三角帆蚌,贝壳大而扁平,壳质坚硬,外形略呈三角形。左右两壳顶紧接在一起,后背缘长,并向上突起形成大的三角形帆状后翼,前背缘短小,呈尖角状。腹缘近直线,略呈弧形。壳面不平滑,壳顶部刻有粗大的肋脉。生长线同心环状排列,距离宽。贝壳内面平滑,珍珠层乳白色。

6.褶纹冠蚌,贝壳较大,略呈不等边三角形。前背缘冠突不明显,后部长高,后背缘向上斜出伸展成为大形的冠。壳的后背部自过错顶起向后有一系列的逐渐粗大的纵肋。腹级长近直线。壳面深黄绿色至黑褐色,壳顶常受侵蚀而丢失表层颜色。珍珠层有光泽。

7.背角无齿蚌,贝壳外形呈有角突的卵圆形,前端稍圆,后端呈斜切状,腹缘呈弧形。后背部有自壳顶射出的三条粗肋脉。壳面绿褐色。闭壳肌痕长椭圆形。壳内面珍珠层乳白色。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1.栖息于风浪较平静的海湾中,泥沙、岩礁或砾较多的海底,以足丝固着生活于岩礁或石块上,以潮流通畅、水质较肥的海区生长较好。从低潮线附近至水深10m左右均有生长,通常在5m的深处较多。以硅藻为主食,适且生长温度在15-30℃之间,产卵期5-10月,生长速度较快,一般2年壳高即可达70mm左右。

2.栖息于潮间带低潮线附近,以足丝固着于岩礁缝际或珊瑚礁内,且多固着于背风浪的岩石基部。

3.多栖息于水深20m左右的海区,在60m的深处也能采到。

4.生境和分布同合浦珠母贝。

5.生活于淡水泥底稍带沙质的河湖中。

6.生活于江河、湖泊的泥底,行动迟缓。

7.生活于江河湖沼泥底。

资源分布:1.分布于广东、广西沿海,尤以北部湾较为常见,广西合浦产量最高。

2.分布于广东、海南、广西及西沙群岛等沿海为育珠的良种之一。

3.分布于海南及西沙群岛为热带亚热带种。

4.生境与分布同合浦珠母贝。

5.分布于河北、江苏、安徽、浙江等地。

6.分布于全国各地。

7.分布于全国各地。

性味味甘;性寒

归经肝;肾经

功能主治止渴;明目;清热解毒。主消渴;赤眼;烫伤;鼻疔

用法用量内服:适量,炖。外用:适量,涂敷或点眼。

各家论述1.《日华子本草》:以黄连末纳入(蚌中)取汁,点赤眼并(眼)暗。

2.《本经逢原》:治初生小儿哑惊,活蚌水磨墨,滴入口中,少顷下黑粪而愈。生蚌炙水,治汤火伤。

3.《纲目拾遗》:清热安胎,消痰除湿,解酒积丹石药毒。

4.《泉州本草》:治消渴引饮,取蚌清水炖食。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魿鱼

    药材名称魿鱼拼音Línɡ Yú英文名Mud carp别名雪魿、土魿鱼、魿公出处出自姚可成《食物本草》。《粤语》:魿鱼,广人池塘多畜之。以鱼秧长成,与卿住相反,卿性沉,长潜水中,魿性浮,长跃水上。卿食之

  • 猪牙皂

    《中国药典》:猪牙皂药材名称猪牙皂拼音Zhū Yá Zào英文名FRUCTUS GLEDITSIAE ABNORMALIS别名牙皂、小牙皂、眉皂来源豆科皂荚属植物皂荚Gledits

  • 云南五味子根

    药材名称云南五味子根拼音Yún Nán Wǔ Wèi Zǐ Gēn别名香石藤、铁骨散、小血藤来源药材基源:为五味子科植物云南五味子的根和茎。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chisandra henryi Cl

  • 野苎麻

    药材名称野苎麻拼音Yě Zhù Má别名野麻、大接骨、八楞麻、双合合、老母猪挂面、牛鼻子树出处出自《云南中草药选》来源药材基源:为荨麻科植物束序苎麻的全株。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Boehmeria si

  • 泡花子

    《全国中草药汇编》:泡花子药材名称泡花子拼音Pào Huā Zǐ别名苦山矾、花香木来源山矾科黄牛奶树Symplocos laurina (Retz.)Wall.,以树皮入药。生境分部华东、华

  • 水细辛

    药材名称水细辛拼音Shuǐ Xì Xīn别名土癞蜘蛛香、毛细辛、石南七细辛、南坪细辛、苕叶细宰。来源药材基源:为马兜铃科植物单叶细辛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saurm himalaicum Ho

  • 寒莓叶

    药材名称寒莓叶拼音Hán Méi Yè出处《福建民间草药》来源为蔷薇科植物寒莓的叶或全草。原形态寒莓(《本草会编》),又名:肺形草、水漂沙、寒刺泡、山火莓、大号刺波。常绿

  • 西藏凤仙花

    《全国中草药汇编》:西藏凤仙花药材名称西藏凤仙花来源凤仙花科西藏凤仙花Impatiens arguta Hook. f. et Thoms.,以花入药。生境分部西藏。性味甘,温。功能主治通经活血,利尿

  • 毛勾儿茶

    药材名称毛勾儿茶拼音Máo Gōu ér Chá来源药材基源:为鼠李科植物大叶勾儿茶的根、茎藤。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Berchemia huana Rehd.采收和储藏:春、夏季采收茎藤,鲜用或切段晒

  • 柿霜

    《全国中草药汇编》:柿霜药材名称柿霜拼音Shì Shuānɡ来源本品为柿树科植物柿Diospyros kaki L. f.,柿饼的白霜。性味甘,凉。功能主治生津利咽,润肺止咳。用于口疮,咽喉